图4-7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机制
基药目录和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基本药物目录与零差率政策的实施,对规范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控制药品价格、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3年更新一次,新版基药目录于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录包含520种药品,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个品种,中成药203个品种。[21]2012版药物目录总共增加了69。38%,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分别增加54。63%和99。02%,丰富了新的药品目录,新目录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数量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基本药物数量。药品机构优化,规范了剂型、规格,初步实现标准化,利于采购、监管,且与医保支付能力相适应。
4。3。4规范基本药物采购体制机制
实施基本药物采购具有法律保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6号)对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总体思路,对药物采购相关责任主体、采购平台、采购计划、基本药物市场价格调查、供货主体、分类采购、合同签订、付款制度、清退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约束,有利于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为建立起完善的基层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惠及群众提供了保障。
基药采购制度实施后,基本药物价格降幅普遍比较大,但同时带来药价虚低,质量难以保证。基本药物采购制度实施之前,许多药品价格虚高,基本药物采购制度实施以后,企业为了中标,将药品价格盲目压低,甚至低于成本价格,最后致使药品出现供货不足甚至断货,药物质量无法保障。[22]破坏药品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给患者生命造成极大风险。由于基药实施零差价收入,如果配套的相关补偿机制不健全,给医院财务带来压力,有的医生也不愿意将基药作为处方药。
根据“十二五”医改精神,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应以省为单位实行网上集中采购,落实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和评标办法;降低虚高的药价也要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对独家品种和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且市场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对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可通过招标采取定点生产;已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在定价、招标采购方面给予支持。
完善药品招标制度。改革基药“双信封制”招标中唯低价论的评审模式,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调查核算成本,制定基本药物中标底价。加大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等要素在评标中的权重。统一全国药品质量分层标准,推广以质量分层为基础的招标评审机制,形成倒逼药品质量和制药行业竞争力提高的招标制度。探索非基药招标带量采购、量价挂钩实现形式,严格执行省级集中采购药品的中标价格。
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医保支付政策,对基本药物的采购、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监管,鼓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同时各级政府应保证对基本药物的财政补贴。医院用药采取零差价或低价招标,药厂就不愿意生产低价药等,其结果是政府不得不采取政府定价采购保证医疗机构用药。2012年12月25日《济南时报》报道“大医院难觅1元红霉素针剂国产廉价药再现缺货门”,原因是医保对红霉素针剂定价过低,导致医药生产厂商无利可图只得放弃生产。
推进市场化取向是基本药物采购的大势所趋。推进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市场化需要注意以下环节:第一,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因地制宜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发挥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建立医保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约束机制。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第二,提高药品生产流通的市场集中度。建立兼并重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加快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网络覆盖范围广的大型药品批发企业、连锁经营零售药店。第三,提高药品生产流通的现代化水平。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医药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统一规划全国性的药品流通网络和物流系统,构建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药品物流体系或平台。第四,建立高效、统一的监管体系增强药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加强药品监管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与相互配合,理清交叉职能。建立全国药品监管信息交换平台,建立跨省协调管理制度。增强药品价格监管的公众参与度。改变GMP认证中“重认证、轻监管”的现象,加强GMP认证跟踪检查,建立市场准入后的长效监管机制。
注释:
[1]唐霁松。提升医保管理服务质量永无止境[J]。中国社会保障,2013(9):70-71。
[2]郭丽萍。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
[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近日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六次年会上表示,到2012年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自1999年至今,除2010年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率都在20%以上,其中2001年的结余率最高达到35%。
[4]张海英。医保基金结余多病根何在[N]。燕赵都市报,2013-02-03。
[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名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6]张晓,胡汉辉,刘蓉。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设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中国医疗保险,2013(8):36-38。
[7]冯玉芝,王文颖,杨郑春。“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一体化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3(10):19-21。
[8]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
[9]任丽梅。我国中医药独特优势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N]。中国改革报,2012-09-13。
[10]胡彬。中医药在医改中要发挥更大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18)。
[11]中国医疗体系创新潜力很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11-01。
[12]据台湾联新国际集团总执行长张焕祯介绍,在台湾80%的疾病全科医生可以治疗,另有20%的病人需要经由全科医生转诊给其他专科医生做进一步诊治。参见人民网。全国仅有7。8万名全科医生数量少素质偏低[EBOL]。http:。ews2011915201191592218。htm,2011-09-15。
[13]人民网。全国仅有7。8万名全科医生数量少素质偏低[EBOL]。http:。ews2011915201191592218。htm,2011-09-15。
[14]作为奥巴马医改法案的一项重要举措,“奥巴马医改”医保网站自2013年10月推出以来一直不能完成奥巴马政府所赋予它的所有任务。美国医改整整搞了一个世纪。虽然早在1907年老罗斯福总统就提出希望实现全民医保,可是直到奥巴马政府才迈出关键一步。
[15]蔡江南。医改最大阻力来自卫生部门和三甲医院[N]。中国经济周刊,2013-12-09。
[16]饶克勤。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N]。人民日报,2014-03-30。
[17]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R]。
[18]近期上海第一财经频道播出的深度报道节目“医疗价格背后的秘密”中披露,即使是三甲医院的上海中山医院三年前的医生人数是380人,尽管三年来医院的门诊量剧增,几乎翻了一番达150万人次,人力资源补充上也不断招聘新人,但是还是不断有优秀的中坚医生离开,其结果跳槽离职的大于招聘补充进来的,现在只剩下370人。
[19]刘薇。世界各国如何调控药价[N]。南方周末,2014-01-24。
[20]杨敬宇。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核心[J]。中国医疗保险,2012(10)。
[21]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C],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布。
[22]全国政协委员刘革新所做的调研显示,板蓝根颗粒(5g袋)安徽省基本药物招标中标价为0。12元袋,而国内主流优势且同品种的市场销售价为0。53元袋,差价为4。4倍。根据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完整处方和工艺,板蓝根颗粒的中标价格已经明显低于其原料、辅料、包装的成本。参见高剑锋,等。对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