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2014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全文 > 3 3 用勤劳和智慧实现梦想(第1页)

3 3 用勤劳和智慧实现梦想(第1页)

3。3用勤劳和智慧实现梦想

中国人有**做梦,更有能力圆梦。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扭转了城镇居民“靠工资过活”、农村居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收入来源,打通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多个渠道,更多的要素被投入生产过程,人们的收入过程愈加多样化,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图3-91985~2012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占比变化

3。3。1勤劳致富光荣

中华民族勤劳的双手缔造了灿烂辉煌的古老文明,也开创了欣欣向荣的新时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但“按劳分配”的中心原则始终不变,可见劳动是通往财富的必经之路。

中国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人群之一,不仅积极就业的劳动者数量多,而且劳动者个人的工作热情高。以青年人为例,图3-10展示了若干国家2012年第四季度不工作以及未在受教育或者培训的1516~24岁人群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可见中国该比率相对较低;而在人均工作时长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数据,中国人近五年来的人均每周工作时长都较高,2011年为42。2小时周,在可得数据的56个国家中名列前茅。

图3-10OECD以及若干国家2012年第四季度不工作以及未在受教育或者培训的1516~24岁人群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OECD,SoaGlance2014。

图3-112011年若干国家人均每周工作时长

数据来源: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http:。il。

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我国经济才能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还没有摘掉“劳动力廉价”的帽子,劳动者工作时间长并不意味着收入多,这可能会打击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应当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收入,使广大劳动人民切实体会到“劳动光荣”“劳动致富”。

3。3。2知识改变命运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致力于提升国民素质。对于国家来说,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立起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个人来讲,教育程度的提高意味着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提升,可以增强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劳动力的市场价格。

1949年至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适龄儿童入学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49。2%提高到99。9%,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也得到稳步提升(如图3-12);高等教育更是蓬勃发展,本(专)科、硕士、博士每年在校生数量、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表3-7)。

图3-121989~2012年间小学、初中、高中升学率

表3-72004~2013年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量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整理所得。

知识为劳动者创造了财富毋庸置疑,而能创造多少则体现为教育回报率的大小。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教育回报率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资水平取决于某种事前设定的平均值,人力资本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逐步完善,工资水平逐步向人力资本的价值回归,教育回报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有研究显示,中国城镇地区教育回报率已经从1988年的4%上升到2001年的10%,[23]而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回报率的变动虽然相对平缓,但基本处于9%~10%水平,和全球9。7%的平均教育回报率相差无几。[24]这其中,高等教育回报率远远高于其他教育层次的回报率。[25]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回报率在城乡、性别之间存在差距,由于教育资源不平等导致的教育回报率扩大进而增大收入差距等。在继续推行“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注重教育资源的适当倾斜,才能让百姓共享知识带来的财富。

3。3。3技术创新创造奇迹

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崭新的成果,对国家的发展、企业的成长、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整体来看,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现已达到51。7%,比2001年的39%提高了十多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科学技术正在为社会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以高新技术为例,近五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2012年达到6012亿美元;技术市场成交额在2013年达到7469亿元,比2012年上涨了16%;此外,2012年国家105个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国家的14。5%,其中中关村示范区2012年总收入达到2。5万亿,对北京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25%。

图3-132008~201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及技术市场成交额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政策引导下,我国建立起了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105个高新区,2012年已有246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2284亿元,总利润超过6000亿,平均利润达2511万元。比如天津科技中小企业已经达到4700多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0%,一批收入过亿元的小巨人企业达到2200多家。上海的科技小巨人工程也发展了700多家,有37家已经成功上市。[26]

对劳动者个人来讲,科技创新,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也能够增加个人财富。如表3-8所示,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以89743元、80510元、69254元的人均工资水平成为三大高薪行业,而这三大行业多以科技创新型人才为主,可见对于劳动者来说,技术即财富。

表3-82012年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与此同时,在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大大加快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帮助千万农民走向致富之路。自“十二五”以来,中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累计增产粮食6342万吨,增加效益674亿元。2013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7%;种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创制出优质、抗病、高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甘薯新品种535个,良种推广达3。5亿多亩。[27]农民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中受益良多,在科技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专栏3-5科技部五项举措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近年来,科技部高度重视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强调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创新破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近日,科技部提出把加强现代农业与村镇建设科技摆在整个科技工作的优先地位,具体有五项举措。

第一,强化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能力。科技部表示,仅走“丰产之路”不能彻底解决中国对粮食的巨大需求,科技部推进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已突破环渤海区域近5000万亩盐碱地增产、增效问题。

第二,探索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改革。为解决中国种业小而散的问题,科技部部署16亿元人民币的农林动植物种业科技专项经费,并已创制出优质、抗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535个。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构建出种业成果转化体系和种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截至2013年9月底,中国已有科技特派员近72万名,覆盖中国90%的县区。科技特派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解决了中国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

第四,加强食品安全科技驱动。为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挥技术、品牌、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市场机制各方面创新的叠加效应。

第五,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自2001年以来,已累计建设11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进推广新技术1。6万项,示范推广新品种3。82万个,园区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更为重要的是,11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自愿结成联盟,在政府自治之下,用市场规则、社会规则管理,成立联盟基金,带动一、二、三产创业及各园区创业,走出一条利用工业化、城市化手段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新路。

资料来源:张素。科技部五项举措促农业科技创新[EBOL]。http:s。gn201402-135833261。shtml,2014-02-13。

3。3。4资本成就大业

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渐确立,各种经济成分从此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国民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增加。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企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中共十四大以前,是以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两权分离等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调整阶段;十四大以后,特别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国企改革转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时至今日,我国的企业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图3-14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企业法人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私人控股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且增长速度较快;国有控股企业仅占不到4%,并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数量水平上。另一方面,非国有企业也为国民生产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以工业企业为例,在201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194亿元,占总利润的24。2%,这也就意味着另外75。8%的利润是由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所创造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