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家长和教师是有礼貌的,并且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信仰。
⑧家长和教师能够理解学生期望的行为。
5。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且有发言权
①所有的学生都参与班规等的讨论与修改。
②班级为学生提供反馈他们的想法的机会。
③课堂教学中有学生发表学习感想的机会。
(三)社会环境
1。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
①父母监护人能够利用社会情感学习内容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
②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相互尊重与理解的。
③在教学开放日或家长接待日,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得到优先尊重。
2。成人之间的关系是良好的、相互交流的
①教职工互相尊重,友善地对待彼此,给学生的行为做出榜样。
②学校有“教职工交流关系章程(制度)”。
③教职工在人际关系和冲突处理方面得到一定的专业发展。
④学校提供机会增进教职工之间的互相了解。
⑤新入职教职工有入职培训,包括与其他教职工的交流学习。
3。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良好的,学校也有明确地促进这种关系的行动
①社会情感学习课程教授关于学生友情处理与活动参与的内容。
②在学校中开展伙伴同辈支持计划。
③所有的学生都被纳入学校社团活动,或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④学生在人际关系冲突中得到教师的帮助,并被教授解决冲突的技能。
4。学校和父母监护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良好的
①学校和父母监护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有日常的、积极的交流。
②父母监护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理解和支持学校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
(四)心理环境
1。学生在学校时心理上是安全的
①学校有对欺凌行为、伤害他人行为等的处理规定,以保护学生。
②在学生休息、早餐、午餐等时间以及课外活动等场所,均有教职工巡逻。
③有一系列能够匿名举报欺凌事件的机制。
④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休息时,在上学路上、回家路上,如遇到不舒服或被恐吓的情况,及时与成年人或其他高年级学生联系求助。
⑤在处理欺凌事件时,有学生的参与。
⑥在学校周围有处理愤怒等情绪行为的提示语。
⑦在校内和校外合适的地方有明显的标示(包括学生的作品)、可见的文字信息来提醒学生到哪里去。
⑧有一系列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与教职工交流任何问题。
2。学生在学校里感到被成人以及同龄人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