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阳光心态培训课程 > 压力肆虐悲剧多(第2页)

压力肆虐悲剧多(第2页)

年轻人继续挑战:现在有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给你们做后盾,不管小苍蝇还是大老虎都可以拍、可以打。

纪检官员:查出来压力更大!来说情的人太多了,亲戚朋友我都可以拒绝,可那些官比我大的上级,还可能是有恩于我的老领导来打招呼,我能不高抬贵手、适可而止吗?可这又违背党性原则,于是心中难免纠结焦虑。更让我们寝食难安的是担心对方被约谈或双规后畏罪自杀。一旦发生跳楼、上吊、割腕等事故,那我们的责任就大了,能不紧张得睡不着觉吗?所以近年来我们纪检干部发生意外的也不少。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2011年10个自杀官员案例中有3例是纪检干部。

大家的讨论很有意义,2005年6月,中央组织部发布《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的文件,《求是》杂志还将此文件改编成社论公开发表。文件指出“确有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

以前我们真不知道纪检干部也有这么大的压力。令人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了对纪检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纪检监察学院设立了心理疏导室,配备了心理学专业人员和先进设备,并多次举办心理疏导专题班和工作坊,对全系统干部特别是新入职人员进行培训,成效显著,最近几年纪检干部再未发生类似悲剧。

又有一位年轻人笑着问:老师!你们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是不是压力会小一些?

让我用调查数据来回答你: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从北京城区和郊区随机抽取300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93。1%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对随机抽取的杭州31所中小学的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13。25%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会考虑换工作,只有49。2%的教师表示喜欢这一职业,愿意终身做教师。

现在中小学老师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80后”带“90后”“00后”,管理难度大,工作时间长,收入较低,生活困窘,加之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压力,悲剧难免发生。

请看网上报道的一个典型案例:

2012年4月27日晚,河北馆陶县某中学一位高三班主任服毒自杀,遗书中称“活着太累,工资只能月光”。他每天5点40分从闹钟中醒来,6点10分与学生一起跑操,包括早晚自习每天13堂课,晚10点到宿舍确认所有学生都在,等学生上床熄灯后离开,11点才到家。每月只放假一天,还要判月考试卷,寒暑假只能休息10天左右。月基本工资1450元,班主任津贴200元。妻子为医院非正式员工,月基本工资308元加60元补贴。每月还房贷630元,孩子奶粉五六百元,有13万元债务。

一位小学校长插话:不但老师压力大,学生的压力也大,而且他们承受力更差,更容易出问题。我在学校分管德育,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悲剧时有发生。作业没写完怕挨批评,考试作弊被发现怕受处分,都可能导致跳楼事件。除了自杀,还有杀同学、杀老师的。即使本校学生不出问题,还有社会上的歹徒和恐怖分子进校园行凶伤人。校园安全问题也是悬在我们校长头上的一把剑,出点事了不得!

一位中学校长接着说:现在学生和家长动不动就告学校、告老师。学生在体育课上“向右看齐”扭了脖子,被蚊子叮,得了大脑炎,学校和老师都要吃官司、担责任。

发生在校园的这些事件和悲剧,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校长和教师的压力。不但普通中小学老师压力大,职业院校和大学教师同样压力重重:学生厌学者多,课上低头族,课下打游戏;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紧张;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吃不得苦,受不得委屈,所有这些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一位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插话:教授,您说得太对了。近年来高校的恶性事件也没少发生,前不久某学院一名二年级学生,因网络借贷买足彩,欠了60多万元债务,无力偿还,跳楼自杀了。

一位大学政治辅导员补充:现在的年轻人简直让你防不胜防。几年前,南京一位大学生,考试作弊被抓。他父亲是该校知名教授。他回家把父母杀了。理由是父母自尊心太强,儿子给他们丢了人,他们活着也痛苦。

所以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工作中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能有半点疏忽,不要认为都是些小事,在你看来是小事,对某些年轻人却可能是灭顶之灾,他就可能上吊跳楼或拿刀捅你。

不但学生自杀会给教师带来压力,教师还有自身的繁重教学、科研任务和晋升职称的压力,近年来高校教师因劳累过度而英年早逝者不乏其人。

类似的悲剧也发生在许多科研人员身上:2011年9月6日晚,中国探月工程一位副主任设计师在办公室突发脑出血,9月15日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0岁。据其弟弟介绍,哥哥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2012年11月25日,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51岁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殉职。

过去,有一句口号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很流行:“活着干,死了算,小车不倒只管推!”《解放日报》2005年3月15日的一篇文章指出:知识分子七成多亚健康。多数中年知识分子长期“五不一干”——不看病、不检查、不休假、不疗养、睡不足、带病干。在最近5年内,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有135位教授死亡,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3。3岁。

另据《北京晨报》2005年11月17日报道:在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劳死”现象,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普通人均寿命少10岁。所以,我们还是要提倡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不提倡带病坚持工作。

一位卫生系统官员插话:被人们称作“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过去是令人羡慕的职业,近年来也面临巨大压力。2010—2011年北京444名急诊科护士中,一年内受过语言伤害、躯体冲突、特定威胁和性骚扰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96。8%、43。2%、32。0%、4。3%。仅2013年10月的10天内就发生6起伤医事件。2015年6月和7月又发生了多起伤医事件:上海瑞金医院一妇产科女医生拒绝违规延长病人病假,被病人谩骂并打耳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诊医生遭病人家属推打;北京朝阳医院一医生拒绝患者加号被暴打。现在年轻人喜欢学医的越来越少了!

一位新闻界领导插话:不但“白衣天使”,就连我们号称“无冕之王”的记者也难逃压力的冲击。法新社2012年11月22日援引国际新闻学会总部提供的数据报道:过去15年间,在大多数冲突中,(有人)以阻止信息传播为目的,把记者视为袭击目标。2009年,110名从业人员失去生命,2011年为102人,2012年更有119名“一线”从业人员死亡。

2013年,《潇湘晨报》一摄影记者因患肝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28岁。2014年,赣州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从发病到离世也就1个多月,也才40多岁。《南方都市报》时事新闻中心珠海新闻部首席记者因病逝世,年仅31岁。杭州都市快报一副总编辑因抑郁自杀离世,年仅35岁。

大家不用再晒了!没有哪个行业没有压力。各位年轻朋友,如果你为逃避压力而跳槽,只能从火坑跳到油锅,以失败告终。

什么叫生活?我给下了个定义:生下来干活就叫生活!小时候学习,长大了工作,这就是生活!一个人怎么从妈妈肚子里来到人间的?全凭高压!人一生中有没有压力?有!什么时候压力最大?出生的时候,头都压扁了,否则你出得来吗?那时怎么不说压力太大我不出去了,还争抢着来到人间?可见我们一出生就要经受压力,我们永远生活在压力中,到了高空气压太低就活不成了。原始社会没压力吗?共产主义社会没压力吗?说不定比我们压力还要大。

一毛头小伙子低声嘀咕:什么时候不让我干活了,我就没压力了。

我现在退休了,不用干活了,照样有压力!手指头有压力!食指按鼠标,拇指按手机,腱鞘炎,拇指病,照样不舒服!你什么也不干,整天无所事事,会闲饥难忍,无事生非;整天上网打游戏、微信聊天,不但手指有压力,眼睛也会有压力。可见压力无处不在,永远躲不掉,那就在压力中好好活着吧!

压力可以是重大生活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琐事。美国心理学家专门编制了测量人压力水平的生活事件量表,按压力大小由1分到100分将各种生活事件排列成等级,其中多数为负性的消极事件,也有少数为正性的积极事件,如结婚的压力为50分。

方才那位小伙子高声问:老师!结婚是大喜事,怎么还会成为压力啊?

在座的年轻同志,你看你们结婚前就要琢磨,选什么日子登记,到哪儿去照婚纱照,是买房还是租房,买房钱够不够,如何装修,买什么样的家具,在哪儿摆酒席,请哪些人,座位如何安排,更不要说婚礼当天了,乱哄哄的,所有这些对你来说都是压力,让你睡不着觉。

英国的研究显示,每年由压力产生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达GDP的10%。你看这压力的影响有多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