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 > 四新的方向与机遇(第3页)

四新的方向与机遇(第3页)

[52]刘继同:《中国特色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与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构》,载《人文杂志》,2012(5)。

[53]吕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嬗变的动力变迁及其优化路径——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考察》,载《现代教育管理》,2018(2)。

[54]儿童早期养育与发展(ECCD)项目专家组:《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早期发展(ECD)2006-2010周期项目方案介绍》,。plateMsgDetail26654,2018-06-30。

[55]《山村幼儿园计划——服务最底层20%儿童的学前教育》,veec。cdrf。。l,2018-06-30。

[56]唐淑、钱雨、杜丽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60年大事记(下)》,载《学前教育研究》,2009(10)。

[57]李辉:《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45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8]晏倩、熊哲宏:《国外人类先天“数字模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4)。

[59]赵振国:《3~6岁儿童数感发展的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4)。

[60]周广东、莫雷、温红博:《儿童数字估计的表征模式与发展》,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济南,2009。

[61]徐芬、王卫星、高山等:《幼儿心理理论水平及其与抑制控制发展的关系》,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

[62]崔云、李红:《论儿童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63]李红、高山、白俊杰:《从儿童赌博任务看热执行功能的发展》,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

[64]杨丽珠、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

[65]侯静,陈会昌,陈欣银:《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载《心理科学》,2005(4)。

[66]张婷、吴睿明、李红等:《不同维度的执行功能与早期心理理论的关系》,载《心理学报》,2006(1)。

[67]刘明、邓赐平、桑标:《幼儿心理理论与社会行为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

[68]桑标、徐轶丽:《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69]莫书亮、苏彦捷:《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的关系》,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

[70]刘秀丽:《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及欺骗发展的关系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

[71]陈璟、李红:《幼儿心理理论愿望信念理解与情绪理解关系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

[72]邓赐平、桑标、缪小春:《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关系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

[73]姚端维、陈英和、赵延芹:《3~5岁儿童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的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74]赵景欣、申继亮、张文新:《幼儿情绪理解、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

[75]潘苗苗、苏彦捷:《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

[76]王晓艳、陈会昌:《5~6岁儿童公平分配玩具行为的心理机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

[77]王海梅、陈会昌、张光珍:《4~6岁儿童对“偶得物品”与“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

[78]陈琴:《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

[79]庞丽娟、姜勇、叶子:《幼儿社会性品质的结构维度及其对社会性行为的影响》,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

[80]张日昇、胡克祖、杨丽珠:《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探索与验证性因子分析》,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

[81]余益兵、邹泓:《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研究》,载《中国特殊教育》,2008(4)。

[82]华爱华:《“早期关心与发展”的内涵与0~3岁婴幼儿教养理念》,载《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83]樊利春、张静:《0—3岁儿童语言能发育影响因素分析》,载《海南医学》,2004(10)。

[84]王兴华、王智莹、朱瑞玲等:《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评估工具的分析与启示》,载《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8(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