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心灵的碰撞 > 第二节 豁然开窍的感觉真好(第2页)

第二节 豁然开窍的感觉真好(第2页)

我首先考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最后我确定为:适当锻炼每个人的能力;重点培养一些人的能力;全面提升班级的自我管理水平。

然后我琢磨着,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比较好。

一是改选。主要形式不变。但只要是不能做到全员皆“官”,就不一定能达到锻炼每一个人的目的。

二是轮流当班长。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当班长的能力,匆忙上马,可能有些操之过急。而且,不好确定多长时间轮换合适。一两天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交接。一两周吧,全部轮下来,一年都过去了,就算锻炼出了些感觉可能又还回去了。

我琢磨了挺长时间。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这些方法融合一下呢?我迅速地考虑了细节问题,一个新的方案在我的头脑中慢慢成型了。

我把原先得力的生活班长提升为我的副班主任,全面宏观负责班级的各项事务。将其余同学按性别、能力、性格……按照我能考虑到的因素分为4组,每组任命一位负责人。各组轮流负责处理班级事务。除了课代表、小组长、体委、团支书这些职务固定外,其余都是变化的。轮值组的负责人就是班长,他将安排本组所有的同学担任合适的职务,比如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他要安排每天两次的扫除和日常保洁;他将处理和学校各个部门的关系,完成各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遇到重大的事情,副班主任和四位轮值班长这五大常委将共同协商,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我明确表态:高一的时候,我管理得过多过细,我是“清清楚楚”的。但从今天起,我要偷懒了,我要求同学们自治,我要做到“糊里糊涂”!学生能做的,我决不做!每组负责多长时间合适呢?和全体同学商量的结果是:三周。

效果如何呢?事实上,从高二的第一天起,我几乎没有再为这些琐事操心。第一组的班长王瀚就开了一个很好的头。第一次大扫除的时候,他以身作则,跪在地上认认真真地擦暖气片后面的死角!在我这么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情景!我被震撼了,原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如此强大!一年下来,我们的各项量化指标始终居于年级第一,每周都获得“卫生流动红旗”。我曾经开玩笑地对别的老师说:“每次布置考场的时候,我连指导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过,“糊里糊涂”可得有限度哦!我的体会是:大方向必须要把握!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不能糊里糊涂,在任何场合弘扬正气,应该是我们永远要唱响的主旋律。还有,高一刚入学的学生,班主任对他们还不太熟悉,能力上也不太了解,也许“清清楚楚”的网络负责制会更适合一点。等到时机成熟,再“糊里糊涂”不迟。

四好学生也是管出来的

曾经听过一个金融方面的报告,对这一句话感触很深:“好客户是管出来的。”

对于人们通常观念上的后进生,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说要“管”。但是,通常意义上的“好”学生呢?

赵同学入学的时候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凭他的成绩,完全可以进理科实验班。入学第二天就开始军训了。我仔细观察了他,发现他对自己要求严格,认真训练,完成各项任务。学籍材料记载他在初中一直是班长,我很高兴。想:既然成绩这么好,又能严格要求自己,一直当班长,能力应该不错,于是就问他想不想承担班上的工作,他很严肃地回答说:“老师,我不愿意做。”当时就把我愣在那里了,我有点尴尬,也有点奇怪,难道是我看错了?但当时也没多想,为了缓和气氛,说了别的话题,匆匆结束了第一次不算愉快的谈话。但第二天,他又找到我说,“老师,我觉得我还是可以做点什么吧。”我听到后很高兴,以为他转变过来了,当时班长一职已经暂定了另一位同学,就让他当了生活班长。

开学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他的成绩仍然在班里领先,他的工作仍然井井有条,除了感觉他不合群,性格孤僻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别的异样。我想,这也许是好学生的一些小毛病吧,时间长了没准就好了。有一次打开他的随笔,天哪!竟然是满篇的愤世嫉俗。字里行间,大肆推崇着犬儒主义,安那其主义。当时我就懵了,这是什么东西啊?马上上网去查,一查才发现,犬儒主义那可是历史悠久啊。狄奥根尼是著名的代表人物,愤世嫉俗、逃避社会是它的代名词。没想到他小小年龄,已经深涉各种哲学观点,同时又为不满社会现象和愤世嫉俗的哲学观所交织的深度所累,内心竟然这样不明朗!我的直觉反应是,他处于学习发展的黄金阶段,内心不能够处于一种被扭曲不爽朗的状态。我该怎么办?

我在他的随笔本上写了长长的一段话。我把网上看到的关于犬儒主义的介绍细细分析了一下,按照我的理解,将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地方做了反驳。我希望他能认真看一看,但我决不奢望他看完这段话就能转变。我不是圣人,教育也不是万能的,我只是期望能在他的心湖中投下一颗小小的石子,哪怕只是泛起一点点小小的波纹……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没办法解决的,我必须靠艺术团所有老师的帮忙。我把我了解到的情况迅速和胡老师做了交流,我们达成共识,必须要借助音乐,借助艺术,方方面面做他的工作,要激发他内心中自我的动力,要让他积极向上的心态占领越来越多的阵地!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我们欣喜地发现他的身上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变化。过去他走路溜边,从不抬头,现在步伐坚定,昂首挺胸;过去他经常面无表情,遇到老师从不理睬,现在他经常面带自信的微笑,遇到老师彬彬有礼,就像一位绅士;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关心别人,乐于奉献,为了艺术团、班级和年级学生会的事情快乐地忙碌着。他的成绩也进步得非常快,曾得过年级第一,成为所有艺术团学生的榜样,连续两年以几乎全票当选区优秀班干。现在,他不仅是我的副班主任,艺术团的顶梁柱,也是我们年级的学生会主席。另外,他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他个人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今年暑假参加中央党校学习的资格!他告别了过去的自己,赢得了老师的喜爱,同学的尊敬,赢得了自己一片灿烂的天空。

五“蘑菇屯”的灯光

2006年10月的一天,年级组长找到我,跟我说:“26号是学校的开放日,学校将在高一高二年级各推出一节奥运班会供来宾观摩,咱们年级我就推荐你啦。”

尽管我心里一阵紧张,但转眼信心油然而生,因为,我们的学生参加过全市全国的比赛,见的世面比我多得多,有他们做坚强后盾,我担心什么呢?

我们决定来个“大题小作”,让奥运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主题设计针对教育中见多不怪的棘手问题:很多学生都曾经发誓要好好学习,刚开始的时候也确实非常用功,但两三个月甚至只有两三周后,绝大部分的学生开始打退堂鼓了。这并不是个别的现象。在问询查阅相关心理学原理后,我有了用心理对比实验贯穿其中的新想法,向同学如此这般地交待,便心领神会地去准备了。

准备过程持续了一周。说实话,我一直很揪心,学生们的时间太少了!他们只能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和晚上的自习时间,这一周几乎天天忙到晚上10点。不断地磨合,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孩子们以我想象不到的热情投入其中,以至于我不得不催他们赶在熄灯之前回去。有的时候,孩子们因为某个想法不能顺利实现而烦躁,我还要帮他们舒缓心情……

26号如约来到。当几十位来宾陆续坐定后,班会开始了。一切均顺利进行,很快进入到心理对比实验环节。美国心理学教授洛克于1967年提出“目标设置理论”,指出人们如果清晰地了解自己行动的明确目标和自己的进行速度,就会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目标设计得越具体越细化就越容易实现。但这么直接说出来多没有意思啊,且看我们的学生是如何展现的吧:

(1)大屏幕显示:经典心理实验情景再现。

(2)主持人画外音:心理学家组织了两队人马,让他们分别步行到十公里外的一个村庄。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被告知跟着向导走就行了……

学生表演: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人们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此时,有学生控制灯光,将灯一盏盏熄灭,预示希望破灭,信心**然无存。第一组学生在黑暗中悄然离场。这时第二组学生上场了。

主持人画外音:第二组的人不但知道村子的名字和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

学生给目的地的村子起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蘑菇屯,他们吵吵嚷嚷着,要去蘑菇屯吃蘑菇。一个身高一米九的男孩扮演着里程碑,不断改变显示的数字。人们边走边找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同时有学生不断打开灯光,预示希望永在。

当他们说出“蘑菇屯”的时候,场上场下乐作一团。蘑菇屯的灯光让很多人在思考:为什么很多学生甚至大人都那么容易打退堂鼓,其实要么就是好高骛远,一时冲动制定的目的根本无法在预期中实现;要么就是缺乏切实可行的目标,浑浑噩噩,不知所终。

班会进行到尾声了。主持人深情地说:“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的老师、父母和我们的同学,一直都在默默地支持鼓励我们,战胜种种困难,勇于拼搏。让我们用《感恩的心》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所有的学生走上台去,为我们倾情演绎。我静静地倾听,静静地注视着他们每一个人的面庞。虽看过多次排练,仍然感到无比的冲击力。句句歌词,伴着他们纯净的眼神和手语动作,一次次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这时我看到观众中有老师已经哭得稀里哗啦了,不知怎地,我也控制不住我的眼泪,任其流淌。而台上,不少学生的眼中,也泛着晶莹的泪光……

是这些可爱的学生一点一滴激发了我的灵感,与其说是我教育了学生,还不如说学生让我豁然开窍。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一种智慧,智慧更是属于真诚!师生率性表达心灵碰撞的过程中,定会迸发灿烂的火花。看着学生们一天天个性丰富地健康成长,我真想高呼:要给学生一双高飞的翅膀,就先要有一颗真诚待人待己、寻找翅膀的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