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教育供给体系中,高等教育一直得到较多的重视,从人才战略到人力资源导向,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精英路线”到“大众化”的转变。该转变在数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普通高校(包括本、专科院校)共计598所,此后,以每年数十所的速度增加,到1985年,普通高校数突破1000所,并基本维持在这样的数量上不变,直至2000年,我国普通高校的数量只有1041所。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2000—2008年,每年增加150~200所普通高校,2008年之后,增长速度才降下来,并维持一个非常稳定的增长趋势。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数量规模为2596所,图1-4形象地展示了2000—2008年非常陡峭的与其他时间段里迥异的增长轨迹。
图1-41978—2016年普通高校学校数的变化
与快速增长的机构数量匹配的,是更加快速增长的普通高校在校生数。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数为86万人,10年后增长一倍多,1988年在校生数达到207万人,又过了10年,到1998年扩招之前,在校生规模又增长了100多万,达到341万人。前20年基本上是每10年增加100多万人。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一改稳定增长的态势,不再维持每10年100万人的速度,而是以每年增加100万在校生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在校生规模已经突破2000万人,达到2021万人。与普通高校数自2008年增长趋势开始减缓不同,2008年后,普通高校在校生数仍然处于持续上升通道,每年仍然以接近100万人的速度增加,直至最近3年,在校生增长速度才降低至50万人以下,2016年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为2696万人。2008—2016年,8年间增长675万人。图1-5形象地展示了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在2000年后的快速增长态势。
图1-51978—2016年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变化
四、从国际视野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节主要是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中国教育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机构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的变动。如果将这种演进放入国际比较的视野中去审视,从体量上具备可比性的,可能只有美国和欧盟,由于欧盟内部的多元化,美国是一个相对合适的参照对象。
(一)中小学学校规模
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在其年度报告TheofEdu2018中,并没有提供关于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数的对比,但关于私立学校就读人数的数字表明,美国中小学阶段在私立学校就读的比例,在1999—2000学年是11。4%,而到了2015—2016学年,轻微下降至10。2%。私立学校在就学人数上,稳定占据10%的比例,社会对私立中小学的偏好非常稳定。
值得注意的变化是美国特许学校。特许学校是美国具有独立运营权利的公立学校,它由举办人申请成立,从地方政府那里获得与公立学校相同的办学资金,但是,学校按照与地方政府的合约,拥有不同的自主决策的权力,一般包括聘请教师以及决定教学方式。2015—2016学年,美国共有98280所公立学校,其中,传统的公立学校有91420所,特许学校6860所,和2000—2001学年相比,传统公立学校规模下降,那时,传统公立学校和特许学校分别为93270所和1990所。
自1991年开始在明尼苏达州建立以来,公立特许学校逐渐在美国蔓延,并保持每年2%~5%的增长率。2004—2014年,公立特许学校的注册学生数从90万增长到270万,10年增长了180万。与此同时,在传统公立学校注册的学生减少了40万。
从学段来看,小学阶段的公立特许学校注册人数增长最快,中学和12年一贯制学校的注册人数增长幅度没有像小学那么明显,如图1-6所示。
图1-6按学段划分的2004—2014年公立特许学校注册人数的变化
资料来源:U。S。Departmeioioion2017,p。93。
(二)高等教育的规模
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总量与美国基本相同,2016—2017学年,美国的四年制大学共有2395所。不过,不同的是,美国高校中最多的是私立大学,有1295所,公立大学则只有698所,另有402所营利性四年制大学。[1]
美国公立的两年制院校,主要是社区学院,其数量也处于持续下降的过程中。2000—2001学年,还有1067所,到2016—2017学年,则仅剩885所了。另外,私立两年制院校也从2000—2001学年的136所下降为2016—2017学年的97所。营利性私立两年制学院,从2000—2001学年的480所上升到2016—2017学年的518所。[2]考虑到美国两年制院校中,有很多是以成人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如果将成人高校也计入中国高等院校的规模中,那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高等教育机构数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
“机构数量”“在读的学生数量”是我国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我国政府每年依据法律收集的统计信息,主要就是分级分类教育机构数、学生数、教师数和设备设施数。从已经获得的信息看,我国的教育机构数、学生数的高速扩张阶段已经结束,教育体系整体上呈现大规模、不断集中的办学趋势;校均规模还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
从国际上看,教育指标体系的关注点已经不再停留在教育体系机构数和学生数的表征上,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视野看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可以发现中小学阶段校均规模过大,以及短期内变化非常迅速的特征。
表1-11978—2016年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生数、学校数和校均规模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