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笔记 >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论证(第2页)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论证(第2页)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定期制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各级各类教育研究学会、各种教育杂志也会提供一些选题的范围,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从中选择能够胜任的课题。但是,这类课题往往都比较笼统,需要通过具体化处理,分解成为容易操作的小课题,才能成为中小学教师可选的研究课题。

(三)选择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约翰·巴丁博士曾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所选择的科研课题。为保证研究的质量,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1。课题要具有研究价值

教育科学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为什么选择这一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教育具有什么价值?选题者必须明确回答这些问题。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的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中理论价值又称学术价值,是指课题对于发展教育理论、完善理论体系是否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价值是指课题能否解决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升教育实践质量。一般来说,好的教育研究课题,既可以是具有理论价值,也可以是具有应用价值,更可以是两种价值兼而有之。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选择课题更多考虑的应是应用价值,因为他们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与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课题要有科学性

课题的科学性是指课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课题的表述要符合一定的规范。选择课题首先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教育研究课题应从教育实际出发,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理论对选择课题起着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没有理论指导的课题起点低、盲目性大,研究价值也将大打折扣。因此,选择课题还应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应该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分析,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等形成课题,切忌主观想象、盲目选题。

课题的科学性还要求选择的问题要具体明确,不能太宽、太大、太复杂,表述要清晰,要有利于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更应立足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先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从微观课题做起,逐渐拓展出系列课题,构建起课题群,形成研究特色。

3。课题研究要有创新性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征,可以说没有创新性的科研选题是没有价值的选题。一般来讲,具有创新价值的选题可以是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或前人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而言,创新性是相对的。因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中小学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常常是大同小异的,但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解决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即使是曾经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已经有了某种答案的问题,也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角去研究。要想使我们的研究选题具有独创性,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尽可能多地占有与所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资料。如果对前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情况不了解,我们就无法开展新的研究,也无法确定我们的研究是否真的有价值。

4。课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我们所确定的教育科学研究选题必须是能够被研究的,同时也应当是研究者可以进行研究的。教育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分析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切实可行性。

研究的主观条件,主要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以及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资料和对此课题的兴趣。强调主观条件,就是要求我们在确定研究课题的时候,必须从研究者本人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条件寻找与研究课题的结合点,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课题来进行研究。研究的客观条件,主要指开展课题研究是否具有必要的资料、工具、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等条件,是否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的配合等。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选择课题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力量与研究课题的大小难易是否相称。刚开始从事研究的研究者应该选择范围较窄、内容比较具体、难度较低的课题,特别是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有可利用的条件、能直接用于教育实践的课题。以后,随着研究经验的积累、研究能力的提高,再逐渐选择一些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课题。

(四)研究课题的表述

1。研究课题表述的主要内容

研究课题的表述一般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方法三个部分,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有的课题表述中可以不写研究方法,但研究的对象和研究问题必须表述清楚。

2。研究问题要具体,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要表述清楚

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如用“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就不合适,这样表述总体范围就是全国农村初中的学生,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不好调查,如果将其改为“河北省任丘市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操作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3。研究课题与论文的题目不同

研究课题的表述不能像论文题目那样用结论性的语句。课题是问题,要体现问题性,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因为已经取得了研究结论,所以论文题目可以用结论性的语句表述。课题如果用结论性语句表述,说明研究者对教育科研的实质、对研究课题的含义还不理解。比如“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幼儿思维能力形成的前提”就不能作为研究课题,应改为“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能力形成关系的研究”。

4。研究课题含义确切,用语要严谨

研究课题在表述时用语要严谨,要用学术性的语句,不应用“大白话”,不应用比喻句。如“浅谈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浅谈”不是研究。再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反复抓,抓反复”“托起明天的太阳”“扬起自信的风帆”等,看起来很生动,但很不严谨,也没有确切的含义。再如“鼓励冒险,培养流畅的口语能力”,不仅无研究对象,无研究范围,而且“鼓励冒险”,用语不严谨。

二、研究课题的论证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填写课题申请书,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论证,以获得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批准。

(一)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不论是纵向申报还是横向联合的研究课题,课题申请书的具体格式不尽相同,但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都是一样的,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九、十部分适用于纵向课题的申报)。

第一,课题名称、所属学科、研究类别、研究起止时间。其中研究类别一般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

第二,课题研究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专业、学历学位、职称、近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等)和任务分工。

第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述评。主要包括课题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国内外研究的水平与发展趋势、研究的应用前景、课题研究的价值等。

第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包括核心概念的界定、内容的具体分解,有框架研究还应提出研究假设)、创新点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