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研究会论文获奖名单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节选102(第2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节选102(第2页)

以下便是两文的内容:

(一)“中华民国的新教育”

(《生活学校》昭和10年1月号)

陶行知系北京大学教授,曾在中国南方创办晓庄师范学校。但是,政府当局对它进行了残酷迫害,乃至强行关闭,这是8年前的事。当时中国立志于普及教育的人们,听到这一消息,没有不说“可惜”这一词的。

晓庄师范是什么?确切地说,就是拥有校舍的一个教育场所,这就是学校。因此,无论其教育管理的组织如何,如果失去作为中心的校舍,其管理中心也就必然会动摇。于是,陶氏随后发明了没有校舍,教师有充分自由,而教育不会间断的学校,这就是“工学团”。这种被称为“工学团”的教育组织的活动目前正以上海为中心蓬勃发展起来。

在国家教育经费极少,国民没有时间和经费去上学的中国,陶行知氏发明的这种“工学团”教育组织,是最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那么,这种“工学团”是什么样的教育组织呢?下面,让我根据工学团发行的机关刊物《生活教育》的画报来介绍一下其具体情况。

小先生的工作

小先生就是年幼的老师的意思。小孩子们在工学团团员的帮助下,在田野的隅角,寺院的屋檐下,路旁的游玩处学习。学会了一个字,就成为那个字的老师了。为什么?因为他可以把那一个字去教不识该字的小朋友。这样,小孩子就成为了小先生,所以小先生是应该培养的。今天识一个字的小先生,明天就会进步为识两个字的更好的小先生。这好比是新生婴儿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一两句话,过三四年就会说大人话,直到生活感到方便为止一样。就是说,通过生活而又为了生活去接受教育。

小先生渐渐掌握了更多文字,成为能写会道的生活者后,就不仅仅是对朋友,即使是对家里的母亲,邻居叔叔,都可以作他们堂堂的先生。

①夏家宅小先生

上海夏家宅的小先生李翠贞给她母亲念刚收到的信,并教她识字,讲解信中提到的要办的事。

②沈家楼小先生

沈家楼也是上海的地名。位于右边的沈增善小先生,今晚要带他的奶奶去看电影,就把预先买来的入场券给奶奶看,向她解释入场券的意思和入场注意事项。

小先生即知即传人

小先生即使只认得一个字,只懂得一件事,也是先生,即使不能圆满地回答所有问题,也没关系。谁懂,谁就是先生。另外,把现在学会了的东西,立刻应用于自己的生活或教给他人,这不仅是知识的有效利用,而且还非常有趣。特别是对中国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项超有趣味和必要的义务。这不就是工学团最可贵之处吗?把知道的东西无保留地教给他人;学懂了马上就教,小先生应该是即知即传人。

①右边最小的孩子是陶小桃小先生。他是工学团的发明者、总指挥官,原北京大学教授,早先在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陶行知先生的儿子。陶小桃小先生早在10年前就教当时已57岁的奶奶,即陶行知先生的母亲学习文化。到今天,这位老奶奶在这爱孙小先生的帮助下,终于能毫不费力的读书了。工学团的活动得到了何等确切的证明!

②宝山县陈家宅的小先生,正利用奶奶工间休息的时候,在阳光明媚的仓库,今天又在教她什么。

③沈家楼的小先生们——沈庆甫、沈锡庄、赵金保和沈品仙4人小组,利用街头巷尾人多的地方,进行综合教学。

④沈家楼的小先生沈菊仙,把在树下乘凉的孩子、保姆、老奶奶召集在一块,正在开一个有趣的读书会。有端站着看的,就是沈菊仙小先生。

⑤沈家楼的沈正河、沈菊仙和沈正甫小先生拿着书,正在一帮一。

⑥红庙的蔡国平和蔡世根小先生,在古庙的前院摆上一个大桌子,正在这里研究着教科书问题。

乡村教育片段

中华民国的乡村教育各式各样。与都市相比,农村的文化程度落后得多,这是中国的一大弊端。工学团应不只是停留在上海市内,培养小先生的温床从上海市郊迅速发展到农村。据说,今天的江西省(江苏省?)特别是显示了这种发展的好势头。不,在中国,无论是陆地,或是水上,到处都是学校和课堂。

①乡村是一个何等宽广的课堂!这个明亮而又宽广的教室,无论有多少小学生都能容纳。但是,比起都市来生活条件很差,却能造就掌握了一个字就决不丢掉的这种诚恳踏实的小先生。乡村比都市的文盲多,但求知欲却在都市人之上。

②小运动员。把村里一直以游**为生活内容的孩子们聚集起来,然后对这种游**生活作必要的生活指导,把孩子们从原始的游玩者培养成有文化的奥林匹克运动员。

③小农夫。不拘形式地聚集在嫩绿、柔软的草地上,这些小农夫在做什么呢?他们在讲故事,做游戏,学唱歌,谈体会,什么都干。

④擦桌子。小先生既是工作的指导者,又是卫生的宣传者。劳动和健康,这是生活的基础。

⑤红庙的屋檐下,劳累了一天的工学团团员们聚在一起。

在这里召开教师会,随后是汇报今天的工作和布置明天的任务。

结束语

如上所述,工学团的教育活动是最富有生活性的。没有校舍的教育不是向只能依靠校舍的教育敲响了某种警钟吗?

“记者曰”:“世界新教育运动的一项,的确是应该登载介绍世界新教育联盟及其加盟各国的生气勃勃的活动。在编辑过程中,我从岸本先生处看到了4月份参观儿童之村的中国新教育运动家们主办的杂志,了解到其他文明国家教育运动的出发点是观念主义、理想主义和精神主义的。与此相比,中国教育运动的实质,是真正地从全体国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的,是炽热的。我随即向岸本先生要了这篇稿件。真想去看看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并被欺虐的国家里先知先觉者的活动。”(户冢廉)

(二)“中华民国的‘小先生’教育普及运动”

(陶行知述,牧泽伊平译,《教育》昭和10年6月号)

普及教育的要旨我们从事的普及教育活动,是为了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运动。这个运动不仅是为了中华民国,也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运动。……

“小先生”是什么?小先生的“生”,是“生活”的意思。这个“生活”的涵意,指“前进的生活”“向上的生活”和“文化的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后生”和“先生”在学习时都是“学生”。年幼的孩子,如果比父母先过文化的生活,这个孩子就有做父母的先生的资格。……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