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研究会论文获奖名单 > 中国近代教育的思想性发展和特质节选103(第4页)

中国近代教育的思想性发展和特质节选103(第4页)

[103]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6页。

[104]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4页。

[105]陶行知:《为考试事敬告全国学子》,载《金陵光》第四卷第4期,南京,金陵大学,1913年版,第3页。

[106]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4页。

[107]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8页。

[108]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4页。

[109]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4页。

[110]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6页。

[111]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6页。

[112]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5页。

[113]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5页。

[114]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5页。

[115]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5页。

[116]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5页。

[117]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5页。

[118]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5页。

[119]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8页。

[120]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8页。

[121]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48页。

[122]陶行知:《共和精义》,载《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4年版,第51页。

[123]AlettertoRussell。

[124]《教育研究会指导员陶知行先生演讲》,载《南京高等师范日刊》1918年10月5日。

[125]陶行知:《思想的母亲》,载《斋夫自由谈》,上海,上海申报馆,1932年版,第151页。

[126]可举下述四本专著为例:《新中国教师之父——陶行知》,刀江书院,1951年。《民族解放的教育》(编译),明治图书,1961年版。《评传陶行知——政治的抒情诗人的生涯》,劲草书房,1968年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明治图书,1983年(初版),1987年(再版)。

[127]斋藤先生在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中,自评其《新中国教师之父——陶行知》时说:“当初我和友人、前辈一道置身于日本战后教育。”

[128]斋藤秋男、土井正兴、本多公荣:《教育中的民族——日本和中国》,日本东京,明石书店,1988年版。

[129]陶给罗素的信,以下省略。本信件由国立教育研究所的阿部洋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门特博士的大力协助下,在密尔邦科图书馆的特别资料室内发现的。

[130]AlettertoRussell。

[131]牧野笃:《陶行知童少年时期的活动与教育》,载《现代中国》第63号(现代中国学会纪要),1989年版。

[132]陶将自己的名字文睿改为知行后又改为行知。本稿为避免复杂化而只用了“行知”这个名字。

[133]参见笔者对陈裕光的采访。陈裕光是陶行知金陵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时期的好友,后来任金陵大学校长。

[134]阿部洋先生将以上情况写入:《中国近代的海外留学——日本和美国》,《国立教育研究所记要》第94期,《亚洲的教育交流——亚洲人留学的历史及现状》,1978年3月。

[135]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第41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

[136]《中国近代的海外留学——日本和美国》,第12页。

[137]清华学堂原名称“肄业馆”,1910年12月改名为清华学堂,实际上1911年月正式开学,同年10月因辛亥革命,学校被迫关闭,1912年5月以“清华学校”正式开学。

[138]《中国近代的海外留学——日本和美国》。

[139]南京金陵大学招生广告,原载《金陵光》中文版,(出版年月不明,从前后记事来判断大约为1914年)。

[140]AlettertoRussell。

[141]笔者会见陈裕光所得。

[142]笔者会见陈裕光所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