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女性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读后感悟 >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相关领域知识(第4页)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相关领域知识(第4页)

◇导语:是对职业的性质和任务的简要说明。

◇职责说明:比较概括地说明该职业所涉及的工作性质和范围。

◇有时需要履行的职责:是对职责的补充说明。

◇普通教育程度(GED):用数字1~6表示所需的培养年限。

◇具体职业培训(SVP):指从事某一职业达到合格技术、技能水平所需的学习时间。

◇体力活动(PA):用来表示某一职业对从业人员体力上的主要要求。

◇环境条件(EC):用来表示从业人员主要的客观环境条件。

◇从业人员职能:提供用于扼要说明从业人员在岗位上的工作标准术语。

◇能向因素:用11种5个等级的能向表示职业岗位所需技能的具体能力。

◇兴趣因素:用5对因素衡量某一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兴趣要求。

◇性格因素:以因素组合的方式表示某一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品格品质要求。

2。《美国职业名称词典》职业描述因子构成

《美国职业名称词典》(DOT)作为早期的权威性著作,在人职匹配、招聘、就业安置、职业培训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其对职业的描述主要包括职业编码、职业名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职业编码:是由三组共9位数字组成的职业代码。

◇职业名称:是大多数机构中通用的职业称谓。

◇行业名称:是职业所属的行业名称。

◇替代名称:是基本职业名称的同义词。

◇解说:包括导语、任务描述和“可能”项目三部分。导语是对职业的归纳描述,任务描述是达到整体工作目标所从事的特定任务,“可能”表明所承担工作任务的要求只在特定的范围内有效。

◇未解说的有关名称:与基本名称具有相同编码,用来表示基本职业的变化或特殊的职业名称。

3。美国O*职业描述因子构成

美国现行的职业分类系统的广泛应用跟数字化职业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数字化职业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是O*ionalInformatiowork)。1995年1月,O*作为新的描述系统成立,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被描述为一个“能够使用通用的语言收集、描述关于工作和工作人员有效可靠的职业信息,同时还能使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的数据库。O*作为职业数据中心,现已成为美国职业信息的主要来源。

&是以内容模型为基本框架的,其内容模型提供了关于工作的最重要的信息。O*从任职者导向—工作导向、职业特有—跨职业两个维度将各描述因子有序形式表示出来,包括任职者特征(含能力和兴趣)、任职要求、经验要求、职业特征(包括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要求(包括工作环境、一般的工作活动、具体职业信息)、职业特定要求六大因子群,各因子群又细分成次级因子,构成了职业描述信息的完备体系。

&主页上查询一个职业,会得到关于该职业在工作任务、工具技术、知识、技能、能力、工作活动、工作环境、工作区域、职业兴趣、工作风格、工作价值观、相关职业、教育情况、工资及雇佣情况以及其他信息十五个方面的具体信息,内容相当丰富,能让查询者获得与本职业相关的全部信息。

4。我国2015年版职业大典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发布职业信息的权威平台,在2015年版职业大典中,每一大类的内容包括大类编码、大类名称、大类概述、所含中类的编码和名称;每一中类的内容包括中类编码、中类名称、中类简述、所含小类的编码和名称;每一小类的内容包括小类编码、小类名称和小类描述;每一细类(职业)的内容包括职业编码、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描述及归入本职业的工种名称及编码等。

概括地说,具体到每个职业,我国2015年版职业大典中用于描述具体职业的因子有四个:职业代码、职业名称、职业定义与工作内容。相比加拿大与美国的职业描述,还需要充实更多的信息。

(二)职业资格

随着我国人才配置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资格越来越受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重视,大学生也越来越认识到证书在就业过程中的优势。实践证明,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

1。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产生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徒工定级考核,后来逐步演变成为企业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国家工人考核制度等形态。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为适应新形势下劳动管理制度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工人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进而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同时强调,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确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劳动就业工作中的法律地位。

2。职业资格的内涵和类型

世界上大多数市场国家都将职业资格分为证书(Certificate)和执照(Lise)两个类别。一般来说,“执照”是法定的标准,而“证书”则是行业性水平评价标准。在我国,2007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际上确定了“执业资格”(即“执照”)的法律地位。

3。职业资格的提供

4。职业资格的评价

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由于市场机制比较完善,职业资格的评价通常是由行会组织来进行的。行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雇主的利益,往往使行业的准入门槛得到提高,而且职业资格的行业沟通比较困难,劳动者的利益受到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受到挑战。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开始介入职业资格评价,纷纷建立国家制度形态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和统一性,既注重维护雇主的利益,又促进劳动者职业能力的开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