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网站 >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5(第5页)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5(第5页)

张建中:《陶行知与近代边疆教育》,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于洋:《海外陶行知学术研究走向》,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

徐明聪:《胡适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载《安徽史学》2012年第5期。

邹开煌、周志平:《陶行知教育思想进教师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载《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冯龙芝:《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解决当今农村教育问题的启示》,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S5期。

范寅虎:《“小先生制”与后喻文化》,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5期(下)。

陆黎明:《“陶行知”校外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5期(下)。

夏德清、武素月:《新中国三十年的陶行知》,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5期(下)。

李文红:《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对班主任培训的启示》,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5期(下)。

马延朝:《陶行知论学生自治》,载《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6期。

蔡来来:《学习式体验与体验式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办公技术实训教学探微》,载《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6期。

嵇婷婷:《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载《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第6期。

杜改仙:《陶行知的“学生自治”思想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借鉴价值》,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陈文秀:《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6期。

朱菊芳:《教育从温暖孩子心灵开始——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感悟》,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6期。

郭继明:《陶行知的“艺术的兴味”与书法实践》,载《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年第6期。

周洪宇、刘大伟:《史料的钩沉、考证与抉择——〈陶行知年谱长编〉编撰手记》,载《江汉论坛》2012年第6期。

朱伟方:《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载《成人教育》2012年第6期。

卢艳君:《爱心与责任铸就师德之魂——刍议“三平”精神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载《河南教育(中旬)》2012年第6期。

王刘琦:《论陶行知对利他主义的践履及其当代价值》,载《前沿》2012年第7期。

吴洁:《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来挖掘“顽皮孩子”的创造潜能》,载《成功(教育)》2012年第7期。

陈希、田伏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对新时期教师工作的启迪》,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第7期。

郭可雷、惠珍:《胡适与陶行知体育思想之比较》,载《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第7期。

邬娜:《运用陶行知思想,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载《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第7期。

钱波:《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加快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载《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

董春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启示》,载《教育探索》2012年第8期。

刘军波:《基督徒陶行知与平民教育》,载《天风》2012年第8期。

田虎英:《陶行知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载《现代教育》2012年第8期。

刘佩伟、张利花:《论陶行知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超越》,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第8期。

王彩凤:《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载《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温琴芳:《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打造绿色教育品牌》,载《中国农村教育》2012年第8期。

朱娴蓉:《用点滴行动爱教育爱孩子——学习陶行知老先生“爱满天下”格言的一点感悟》,载《长三角(教育)》2012年第8期。

许兰芳:《陶行知的“四块糖果”》,载《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年第8期。

刘恩方:《〈孟子〉〈陶行知文集〉〈爱弥儿〉与“以学生为本”》,载《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年第8期。

张学海:《陶行知“小先生制”应用于体育活动中的实证研究——以研究南京晓庄学院体育社团为例》,载《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年第9期。

钱佳媛:《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研究》,载《机械职业教育》2012年第9期。

陶正娟:《陶行知“生利主义”思想对高职课程设置的启示》,载《黑河学刊》2012年第9期。

热门小说推荐

神级反派
野山黑猪神级反派
...
青闺令
江上渔青闺令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