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网站 >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2(第8页)

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2(第8页)

方明、张健:《继承和发扬人民教育事业的光荣传统——纪念晓庄学校建校和生活教育运动六十周年》,载《教工》1987年第5期。

鲍兆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对我们的启示》,载《山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6期。

郗伯侯:《陶行知教学法理论探讨》,载《四川师大学报》1987年第6期。

杜贵:《陶行知论培养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载《普教研究》1987年第6期。

胡国枢:《陶行知对人民教育的三大不朽贡献》,载《四川陶研会生活教育理论讨论会会志》,1987年9月。

李能寿:《陶行知思想的来源和组成部分》,载《四川陶研会生活教育理论讨论会会志》,1987年9月。

李定开:《再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兼及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联系与区别》,载《四川陶研究会生活教育理论讨论会会志》,1987年9月。

周晓平:《浅谈陶行知在晓庄时期的对联创作》,载《四川陶研究会生活教育理论讨论会会志》,1987年9月。

汤翠英:《试论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载《四川陶研究会生活教育理论讨论会会志》,1987年9月。

高缨:《伟大人格的诗化》,载《四川陶研究会生活教育理论讨论会会志》,1987年9月。

莫增荣:《论陶行知的教师职业精神》,载《教育研究》1987年第9期。

张风山:《陶行知德育思想浅析》,载《教育研究》1987年第10期。

石生:《陶行知在太原》,载《山西文史资料》总第54辑,1987年。

黎克明:《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推动高师改革》,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1期。

张癸:《陶行知的中西文化观》,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1期。

施伟臣:《“社会即学校”理论与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1期。

胡福星:《借鉴陶行知思想,改革高师教育》,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1期。

仵学元、李仲山、石焕林:《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延安》,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1期。

刘筱荣:《谈谈陶行知的对联艺术》,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1期。

余万予:《陶行知学校体育思想初探》,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1期。

孙志学:《简论陶行知的爱》,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1期。

毕汝钦:《陶行知与群众文化》,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1期。

于仰南、徐明:《陶行知教育经济学思想初探》,载《吉林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

苏雪卿:《陶行知的道德品质》,载《徽州师专学报》1988年第l期。

胡晓凤:《生活教育引论》,载《四川教院学报》1988年第1期。

贾培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特点》,载《重庆社会科学》1988年第l期。

洪祥生:《把中华民族造就为一个科学的民族——析陶行知的“科学下嫁”》,载《安徽教院学报》1988年第l期。

郑登云:《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和实践》,载《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1988年第2期。

陈汉才:《试论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改革观》,载《华南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

李建求:《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评价》,载《杭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杨克贵:《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与当前师范教育的改革》,载《安徽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

吕景星:《陶行知的大职业教育观》,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2期。

崔同寅:《陶行知的“学生自治”观点的继承与发展》,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2期。

王士毅:《陶行知对‘觉悟之启发、创造力之培养’的实践》,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2期。

姚培玲:《陶行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思想的启示》,载《行知研究》1988年第2期。

刘好兰:《陶行知与杜成教育思想比较》,载《温州师专学报》1988年第2期。

卢作光:《浅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及其现实意义》,载《河池师专学报》1988年第2期。

龚思雪:《陶行知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卓越贡献》,载《教育科学论坛》(成都)1988年第3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