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是什么机构 > 第四节 教师专业职务评定与晋升(第4页)

第四节 教师专业职务评定与晋升(第4页)

在英国,“从1948年以后,新上岗的教师必须拥有相关学科的学位。教育部也引入了‘许可证’制度。获得‘许可证’的教师必须拥有相关的学位,具有工作经验。他们不需要参加培训课,但需要在岗学习。两年以后,他们被授予合格教师的资格。”[18]

在加拿大,“所有省与地区都要求教师具有有效的教师资格证书,或获得认证身份。合格性条件一般要求具有获得认可的大学授予的4年教育学士学位(BED),或同等学历。也可以是在获得其他专业的第一个学士学位之后,再读1年的BED学位。”“新教师通常要完成2年的实习期。工资水平由资格分类水平和连续教学的年限决定。”[19]

在日本,教学证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初级学校和初级中等学校,一种是高级中等学校,均由区教育委员会终身授予,在所有地区都有效。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颁发特别的教学证书。”[20]日本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制度,教师工资随工作年限的累积而增加。同时,日本一贯重视教师的在职进修,并且对教师进修有严格要求。如改革研究生院制度以便有利于在职教师进修和提高。在职教师的进修提高与收入紧密相关,学历提高,工资待遇也相应提高。

在美国,“很多州授予分级证书。一般来说,取得教育学士学位后,授予一级教师资格证,取得硕士学位后,或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学习了一定时间、获得了一定年限的教学经验后,授予二级证书。三级证书通常是在取得二级证书后,再完成一定数量教学时间的基础上授予。”[21]

这些国家的情况是,教师证书虽然分为不同级别,但职务等级和薪酬增加主要与教师的学历提升相关。

借助比较,可以确凿地做出结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在中小学教师职业范围存在我国这样系统、严格、正规的教师技术职务制度。

既然是中国特色,在急于与世界接轨的今天,自然特别会引起怀疑和批评。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各地的职务晋升要求中,是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成分的,比如前述的论文要求;再如,无论任何学科教师,都需要“持有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或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水平”若干模块考试合格证;中学高级教师不分学科都要“持有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C级合格证书”,等等,据了解,这些要求在全国其实相当普遍。中小学教师队伍人数庞大,这些清晰明确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提高评审的效率。但人们的质疑同样有道理,懂外语、会用计算机,都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良好条件,但却既不是必要,更不是充分条件(当然计算机和外语教师除外)。满足了这些条件的人与符合特定职务要求的合格教师之间是很难画等号的。别的不说,20世纪那些为基础教育做出卓越贡献,为新中国教育史留下了辉煌篇章的杰出教师,如霍懋征,如斯霞,如于漪,如魏书生……即使放到今天仍然是不可多得的教育家,恐怕多半无法通过这样的评审条件吧。

话说回来,事情的确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我曾经有机会向顾泠沅先生请教:

我:有个问题啊,想听听您的意见,关于中国的中小学的教师职务制度。比如什么小学一级二级啊,中学一级二级,还有高级啊什么的。您怎么看?这个是“文革”以前没有的吧,1986年才开始的。其他国家基本没有,日本也没这么厉害,美国也没有吧。

顾:这个嘛,你是高校教师,你说说,大学教师为什么要有教授副教授这样的职称呢?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嘛。

顾先生一贯文雅谦和,讲话时总是面带微笑,这时却面容凝重,态度严肃。

[1]瑞安中学大事记(1985-2006)[EBOL]。http:。razx。xxgkxshm20060920060930120004。html,2011-06-01。

[2]岳阳市志(第十册教育卷)[EBOL]。http:。gov。Html9010197607097139118。html,2009-05-25。

[3]《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中等教育卷)[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455。

[4]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106。

[5]《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中等教育卷)[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455。

[6]同上,第456页。

[7]瑞安中学大事记(1985-2006)[EBOL]。http:。razx。xxgkxshm20060920060930120004。html,2011-06-01。

[8]《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中等教育卷)[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461。

[9]以上资料参见:瑞安中学大事记(1985-2006)[EBOL]。http:。razx。xxgkxshm20060920060930120004。html,2011-06-01。

[10]《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中等教育卷)[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478;《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初等教育卷)[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121。

[11]《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中等教育卷)[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478;《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初等教育卷)[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121。

[12]即该区教育学院。在一些地区,教研室、教科所、电化教育中心等均为教育学院下属单位。

[13]刘业俭。教育本身必须尊重教师[J]。中国教师,2009(11)。

[14][瑞典]T。胡森等著。教育大百科全书(第6卷)[Z]。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16。

[15]同上,第132页。

[16]同上,第125页。

[17][瑞典]T。胡森等著。教育大百科全书(第6卷)[Z]。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16,第139页。

[18]同上,第279页。

[19]同上,第277页。

[20]同上,第449页。

[21][瑞典]T。胡森等著。教育大百科全书(第6卷)[Z]。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16,第10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