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际视野中的教师教育 > 教学法创新和信息通信技术在21世纪学习中的应用1(第1页)

教学法创新和信息通信技术在21世纪学习中的应用1(第1页)

教学法创新和信息通信技术在21世纪学习中的应用[1]

香港大学陆慧英

摘要:直到20世纪末,全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都开始关注一个问题,即教育必须发生一些变化去满足知识社会的需要。在最近的十到十五年里,许多国家已经发动课程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总体规划设计的应用。在很多情况下,课程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前提是要使学生为21世纪做好充足的准备。虽然对什么是21世纪的能力所给出的精确定义会不尽相同,但通常都指的是创造知识、参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包括合作、交流、创造、创新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有证据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在课程中的使用确实对学生21世纪能力的发展有帮助吗?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可利用性真的很重要吗?什么能够在教师、学校和国家层面促进学校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教育法创新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呢?本文使用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赞助的第二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SITES)所有三个模块的资料,探索了上面的这些问题。

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关注在SITES研究中三个模块都出现的教育法创新的概念。SITES第二模块中的个别案例将被用来阐释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实践的创新程度的各个维度,而其中教师角色将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文章第二部分将报告SITES2006年的发现,这次调查通过对校长、技术协调员、数学和科学老师的调查,探索了教学法和信息通信技术在22个参加此项研究的教育系统的随机抽样学校中的应用情况。在(教育)系统、学校、教师层面的重要发现将被呈现,并且它们对政策的启示也将被讨论。

教学改革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正如20世纪80年代早期第一台微型计算机(通常指个人电脑)出现以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在社会的普及,很多国家学校课程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地位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这些教育方面的变化不仅仅受到信息和通信技术本身以及其适用性的影响,并且,由于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加速而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很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也影响着教育的变革。关于世界经济秩序是如何由极度依赖自然资源和工业生产转变到以知识为基础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和出版物。(Drucker,1993)虽然有很多用来描述经济发展方面变化的术语,如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后资本主义经济等,知识经济这一术语却越来越被认同,因为它突出了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发动机的知识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知识密集型的商业活动——通过知识创造财富的IT行业出现了。(isky,1998;Schwartz,Kelly&Boyer,1999)在这个新秩序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国民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能力。因此,很多国家开始了教学改革和科技教育的总体规划。在人类历史上,教育成果质量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最大的凸显。(Pelgrum&Law,2003)

1997年,国际教育协会通过一项协议,该协议推出一个关于信息和通信技术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的三个模块,旨在研究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的课程中引用ICT的程度如何,这种引用对教学革带来多大的影响,以及这场教学学变革对认识信息社会中的教育目标的重要性。(Aal。,1997)这项包含三个模块的研究后来被命名为“教育研究中的第二信息技术”(SITES)。至此,SITES完成了研究系列中的三个模块:模块1和模块2以及SITES2006。[SITES2006由安德森等人对模块3的最初界定(1997)转变而来]这些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是课程与教学方面研究范式的变化是否和学校教学过程中ICT的融入同步进行,并探索运用ICT进行教学实践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本节分别对核心概念、支撑SITES研究前两个模块的新教学和教学改革以及从这些研究中获得的发现进行阐述。

新教学的概念和教育研究第二信息技术——模块1(SITES-M1)

教育研究第二信息技术——模块1是一项关于规则和技术协调者的调查,该调查旨在获得对教学活动中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学校中的地位的一个快速理解。传统教学范式强**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预设课程内容目标的掌握,在信息社会中教学范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因为这有利于终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范式的概念是SITES-M1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抓住了教学范式的这种改变。基于校长们对其学校存在的教学与学习的某些方面问题的回复,有人构建了一个指标体系。(Pelgrum&Anderson,1999)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对学困生提供额外的指导;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的入学水平,学习速度和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搜索信息、处理数据和当前信息;

·学生对其学习过程负主要责任;

·学生自定步调进行学习或工作;

·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

·学校科目之间的互相结合(多学科的方法)。

虽然通过该项研究我们还无法对运用ICT和学校中的新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作出确定的概括,但是我们却发现:校长们所提到的在新教学实践中获得高分的学校往往在好学生数和计算机数之间的比率上更高。这也许可以作为ICT能促进新教学实践开展的第一个证据。

在SITES模块1的调查中包含对校长的一个开放式问答题目:“请说出学校中学习活动中最满意的一次体验:学生运用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从而带给他们最有效、最先进的学习经历。”这一问题是为了收集更多的定性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揭示与学校运用ICT有关的新教学实践的教学方式和特点。从收集的信息来看,不同国家在这点上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大多数令人满意的体验涉及的不是单一的主题而是综合的主题,所描述的活动大多数集中在结合文字处理以及信息搜集和交流技术的信息处理、信息生产以及交流。这些证据显著地表明:相当多令人满意的体验都包括了为学生提供主动的、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

ICT支持下的教学改革的比较个案研究:SITES模块2

SITES模块1的研究发现为SITES模块第二部分——SITES模块2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SITES模块2中一个基本的假设是学校里出现了新教学实践。SITES模块2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在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世界中什么样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发展,哪些方面的学校因素对这些改革的出现和持续进行产生了影响。这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教学实践创新(IPPUTs)的定性研究。我们期望这项个案研究虽然不能代表现今的一般教学实践,但可以揭示教育的可能性和ICT能带给教育的潜在变化。该个案研究开始于2000~2001年。选取的个案必须包括一下一些特征:(1)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2)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重大改变、课程目标的重大改变、评价行为的重大改变以及教育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重大改变;(3)学生积极成果的可测量;(4)可持续性和可迁移性。此外,教学实践创新要有一个共同的参考框架:教学实践必须为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终身学习做准备,以适应每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差异。(Kozma,2003)

虽然改革的标准由参与国建立的国家指导委员会确定,但仍有着显著的相似性。不仅在选取改革个案标准的实际设置上相似,而且不同国家的教学活动的特征有着显著的相似性。Kozma&McGhee(2003)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来确定170个个案主要特征的可能的组合以及该研究的系统参与,这些个案来自26个不同的国家。在收集到的教学实践改革特征的基础上,他们认为生产创造性、对外交流和信息管理是最常见的集群类型。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他们发现,作为教学改革的改革个案有着强有力的共同点,分别是:(1)学生创造作品、出版成果、开展研究以及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收集信息;(2)教师与同伴合作、设计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建议、组织学生活动以及引导他们的学习过程;(3)运用ICT工具来帮助收集信息、进行交流、创造作品以及进行教学规划,应用的工具主要有:电子邮件、生产力工具、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及局域网。这项研究给予明确的证据表明:在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的国家里的典型的教学实践中都应用了ICT,从而实现了课程目标中的合作、交流、自我导向的测查以及为学生参与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作准备的知识生产。此外,这项研究为刻画世界不同国家在ICT课堂上的新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罗(Law)和她的同事对这些个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并确定了作为创新部分的课堂实践转变的六个维度(或者说是六个方面):(Law,2003)

·课堂实践中预定的学习目标;

·教师的教学角色(S);

·学习者的角色(s);

·利用先进的ICT技术;

·教室的连通;

·学习者展示的学习成果。

这六个维度在采用ICT的所有课程中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根据这六个维度对每个个案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个案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传统课堂是孤立的、以知识为重心和以教师中心的典型。在传统课堂上不会用到ICT并且只是评价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学习结果,教学创新可根据六个维度的“变革的幅度”来确定其“改革的规模”。同时,我们发现虽然很多个案反映了创新特征中六个维度中的一个或几个维度,却很少有看到在六个维度上都反映有变革的个案。

用加泰罗尼亚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利用该框架来分析ICT支持的教学改革,该个案编号为ES001,名为“利用通信技术来研究气候和天气的合作项目”。(见http:sitesdatabase。cite。hku。hkM2case2ES001Index。asp?case_ID=ES001)

图1用图表的形式来展示该案例在六个维度的创新程度。在象限左下角离中心最远的得分代表传统,而右上角离中心最远的得分则代表最具创新精神。

图1ESOO1改革得分的雷达式图表:加泰罗尼亚在六个维度上的创新

该个案涉及四个学校的学生。他们根据自己确定的与气候和天气有关的问题,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每天通过网络来和合作伙伴收集并分享气象学方面的数据,并开展天气变量方面的研究。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决定他们想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为促进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和数据、学生对调查的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普遍的作用。从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该个案在六个维度上的变革。首先,学习目标不再是传统的那套,而旨在发展终身学习的技能。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站在教室中间决定学生将要学什么或者学习如何发生。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评价也改变了,通过学生完成调查的报告、进入学习过程的方式、能否与别人很好的合作、在调查过程中能否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很好的交流、在成果呈现时能否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等方面来对其进行评价。学习的发生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扩展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对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但这不是该个案被认为具有变革性的主要原因。

在变革的六个维度中,教师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教师是教学实践中各种因素的编排者。然而,虽然图1表明教师对他们角色的转变给予了适当的注意,但仍很多有待改善的地方。这种变革的多维度视角将帮助教师在其课程计划和实施中对六个维度都加以关注。

SITES2006:教学和ICT的使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