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际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 学校场域对教师教学观的影响 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个案(第3页)

学校场域对教师教学观的影响 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个案(第3页)

陈老师的教案非常工整,每次都是以Word文档的方式存在电脑中,讲课的时候打印出来。讲课过程中的问题、随感、学生反馈都用旁注的方式写在上面。

从对陈老师的同事王老师的访谈中得知,陈老师备课的时候,要细化到学生个人。研究者向陈老师借了他的备课笔记来看,果然,几乎每篇备课笔记中,都清楚地注明:这部分重点由哪些学生来完成。比如他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高一必修)的教案中,是这样设计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理解把握任公先生的形象,学习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陈思薇、刘雨欣作文中这方面有欠缺,多点拨她们运用细节刻画的方法。)

2。培养学生品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良好有效的阅读方法习惯,训练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这一部分是我加上去的要求,特别是吕风、范晨阳、刘郁涛、田剑缺乏这种良好的方法,要注意积极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国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准确到位地把握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以及对引文《箜篌引》的深入理解。(李蕊、王新雨、景远生对文字的把握能力还不强,需要通过对《箜篌引》的分析加以提高。)

……

二、文学常识及字词积累

1。(略)

2。(略)

3。请学生(王响平、方雨东、赵艺)到黑板前面为加点字词注音

叱咤莅临迥异精悍激亢箜篌酣畅蓟北

学校的集体备课,成为陈老师与其他教师交流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他将教案和教学的心得体会都通过说课展示出来。每周四下午的集体备课中,陈老师更愿意将自己的备课和课堂反思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集体备课为我的教学开辟了另一个空间。我希望展示这些东西,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知道备课过程中的不足……评价的过程就是一种互动。我觉得教师的教学除了与学生互动以外,一定要有与同行的互动。跟我自己所在的语文教研组的教师是一种互动。我常常把教案拿出来。”

访谈笔录,陈老师,2006年3月21日

陈老师最近在组里一直在与几位同志探讨的是“(语文课上)要不要更多地给学生活动的空间”?

“你给学生留过多的活动空间,课堂的进程无法掌控,肯定会导致‘满堂问、乱纷纷’的状况。”

“在课堂上,老师是主导者,是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不用怕让学生说多了,其实,‘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在该问的时候问,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我认为那是‘该问的’。”

陈老师的同事,2006年3月28日

教师的备课和反思,本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教案也成为教师知识叙述的唯一文本。传统的教案作为学校管理层进行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教案的书写和设计也常常为教师们所厌烦,特别是那些有一些教学年头的教师。然而,在陈老师看来,教案设计和交流的过程中,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提高。

(四)“考点,让老师无可奈何地跟在后面。”

在陈老师的课上,不少师生的互动是对于练习题、课外教辅材料的处理方面。比如在《记念刘和珍君》这节课上,两个课时的课,第二节的内容多数是在处理习题。

陈老师:“真的猛士”指的是谁?“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是什么意思?

学生一:真的猛士指为革命献身的那些人。

学生二:哀痛者指的是那些同情革命的人。

陈老师:注意读原文的部分。看上一页倒数第二段,读完没有?抓紧时间,还有人没有在看。

陈老师:注意,“真的猛士”指真正的革命者,他们在黑暗现实面前能直接面对,绝不逃避,在敌人的屠杀面前,敢于正视而毫不退缩。这点清楚了没有?还有,他们对敌人的罪行和人民的苦难,有最深切的感受,因此,他们是“哀痛者”——为国家的现状,为民族的前途哀痛。同时,坚定地投身于改革现实斗争中,不像“庸人”那样碌碌无为,虚度终生,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因此,他们又是“幸福者”。

陈老师处理这些问题时,没有像在“品鉴”文学作品时,将学生带入境界时,常常创造出情境、引起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的闪光点。在督促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习题时,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陈老师,似乎又回到了一元化的教学指导当中来。因为这种应对练习的学习方式,有其答案的唯一性。

课后练习、课外作业是经过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对课本内容中容易被学生忽略、混淆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组合;或者从编排者的角度,考察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检验。检验的难度从低到高,设计也从简单到复杂。检验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知识的再呈现,答案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尽管测试也倾向于增加开放性。但课后练习、习题作为带有选拔性的考试的一部分,其答案带有权威性的特点。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强调了复习过程中的规范性,练习过程中的重复性和由此带来的竞争性。这个过程本身是与前面陈老师体现出来的对学生个体的关系、课堂上展示出来的开放性是矛盾的——在知识落实的环节上,强化的是教师权威的过程。当教师处理测试相关的课堂内容时,最容易造成的结果,就是像上述课堂实录体现的:教师又不得不站到权威的位置上了。

陈老师也在进行着反思:

“备课、反思的过程中,与其他不同地方的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会发现有时候大家挺无奈的。我们花大量的时间讨论一些问题,如有效教学问题、师生互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设问效果的问题等等,从大到小,实际上都受考试的制约、学校规定的制约这么多年课改,现在课程方面给了教师一定的空间。但是教师最终还是要服从考试啊。”

在陈老师的教学反思中,有这样一个教学感想: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神话人物叫西西佛。西西佛因犯了错误而受到天帝宙斯的惩罚,让他把一块石头推到山顶,石头到山顶后又滚回山脚,西西佛再到山脚把石头推到山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西西佛推着石头,痛苦不堪。但是有一天,西西佛突然变得特别快乐,他发现在他推石头的过程中,他推过了世间最美丽的风景。他推过了春夏秋冬,推过了风花雪月,推过了蓝天白云,推过了电闪雷鸣。天上的飞鸟为他唱歌,地上的走兽为他舞蹈,微风为他送来花草的芳香,雨水给他带来土地的清香。西西佛推出了勇气和耐力,推出了胸怀和智慧,更重要的事,西西佛推出了生命活在过程中的真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