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际视野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汉英对照 丛立新 > 城乡学校教学质量之比较1(第1页)

城乡学校教学质量之比较1(第1页)

城乡学校教学质量之比较[1]

西北师范大学王嘉毅李颖[2]

摘要:本研究采用测验、访谈等方法,通过对乡村、县城、地市、省会城市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比较,了解城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进而分析导致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农村小学部分年级的教学质量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城乡初中教学质量的差距较为严重,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合格率等都明显地低于地市和县城学校。研究表明,造成城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师资队伍之间的差异,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够,素质不高,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较少,教师发展缺乏专业支持等。

关键词: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素质

教育公平不仅表现在教育机会的均等,也表现在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保障了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但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差距较大,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那么,城乡教育在结果方面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研究采用测量、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农村学校、县城学校、地市学校、省会城市学校教学质量的比较,了解城乡教育结果的差异情况,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1。样本的选择与分布

为了更好地、更全面地反映城乡学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及其差异,本研究分别在甘肃省某县乡镇学区、该县县城、该县所在的城市和省城兰州各选择了若干所学校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对样本的选择经历了三步:首先确定研究的年级;其次确定研究的学校;最后抽取研究的学生。具体操作如下。

(1)确定研究的年级。由于本研究的主旨是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的教学质量现状,因此样本确定为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初中三年级。

(2)样本学校的确定。研究首先选择了某县所辖的一个学区,该学区所辖10所小学均为研究对象;此外,该乡镇有1所完全中学,这所中学也被包含在研究范围之内。县城小学和初中选择的是教学质量中等的学校各一所,地市所在地的小学和初中是该市中等水平的学校各一所。[3]省城小学和初中是在便利的前提下,走访了教育主管部门之后,选取该辖区质量较差的学校各一所为研究对象。

(3)学生的确定。乡村学区小学二年级选取的是该学区的全部学生;由于五年级和初三年级参加的是全市统考,考场的组织安排是以县、市为单位统一编号安排,每个考场30人。因此,在五年级、初三年级学生抽样时,除了乡村学区五年级学生全部抽取外,其余学生都是以考场为单位,整群随机抽取。省城中小学生是以班为单位,随机抽取的。样本的具体分布见表1。为了研究的方便性,所有学校都是匿名的。

表1样本学校、年级、人数分布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教学点只存在于农村,县城、地市城市和省城不存在这种形式的学校,所以二年级只选择了乡村学区。

2。测试学科

由于语文、数学、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其所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表现学生成绩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在测试学科的选择上,小学选取了语文、数学两科,初中选取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指标

衡量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具体选取什么样有代表性的指标衡量教学质量的状态,是和研究目的紧密相连的。从理论上讲,衡量教学质量的根本指标或者说理想的指标是依据教学目标中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综合指标。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标准的难以确定以及时间、人力、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教学质量的指标往往集中于教学结果的测量,研究者通常采取对学生学业的测量,来反映教学质量的水平。

在本研究中,选择教学结果作为研究教学质量的指标,这也是国内外很多研究的共同取向。而教学结果方面,有学生学业成绩、保留率、毕业率、辍学率等指标。

因此,本研究对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部分,将采取通过分析每门学科的成绩、保留率、毕业率、辍学率等来表征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分析学生学业成绩时,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不是某个学生个体成绩的展示,而是学生群体素质的整体体现,所以在研究中分析每门学科的成绩时,包含了平均分、及格率、不及格率、优秀率、标准差等指标,分别反映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基本要求和优秀水平的情况;双科(初中三科)合格率:语文、数学(初中英语)学科成绩均合格的学生数与全体应考人数的比即为双科(初中三科)合格率,反映所有毕业生在各学科均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情况。

2。试题的质量分析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考试成绩能否真实地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与试题质量密切相关。试题过偏或过难,会使考生成绩降低;试题过易,会使考生得分很高,同时也会降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均反映不出教学质量的实际水平。试题是否科学、准确,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和可靠的,才能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试题检验的主要量化指标为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等。

本研究中,小学二年级的试卷由该学区中心小学二年级的任课教师编制,五年级和初三年级的试卷是该市教科所编制的2006年毕业统考试题,对全市五年级和初三年级进行统一测试、阅卷。对省城抽样学校也采用这一试题进行了测试。因二年级只是为了反映农村小学入学阶段教学质量,不作深入的研究,也没有必要对试题质量进行分析。现就五年级和初三年级试题质量分析如下。

(1)命题原则

本次测试题是该市教科所编制的,从对试卷编制负责人的访谈中了解到,为了真实反映小学五年级和初三年级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水平,命题的基本依据是现行的课程标准,每门测试科目都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列出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点和技能,分成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等不同层次,然后综合起来命题,形成双向细目表,保证试题的覆盖面和难易程度。

(2)测试效度

效度是指各科试卷对一定的考试目的来说其准确有效程度的度量状况。这里主要就试卷的内容效度来分析。一般要求效度大于0。4为质量高的试卷,效度介于0。2和0。4之间尚可,效度低于0。2为质量差的试卷。本研究中试题的效度均在0。27~0。44之间,符合试题的效度要求。

(3)测试信度

信度指评价考试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的指标。信度描述了试卷的总方差在排除了随机误差之后,余下部分占总方差的百分比。一般情形下,信度达0。4以上即可。统考时信度应在0。7以上为宜。

对小学五年级两门学科和初中三门学科测试的结果,采用α系数法得出各学科的信度如表2所示。

表2各学科测试结果的信度情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