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研究学会 > 中美教育交流史缩影克伯屈日记中的陶行知等人1(第2页)

中美教育交流史缩影克伯屈日记中的陶行知等人1(第2页)

10月5日

星期三

研究德国学校——教师的准备。

花了数小时陪同张伯苓参观贺拉斯·曼学校,并拜访迈基(Mckey)、伯克(Burke)和布丝罗(Bulcthlow)女士等人,他们做得确实很好。张伯苓是一个很聪明的中国人,现在在此学习。

与教育学443班就教师的准备这一专题展开了讨论,与教育学241班讨论民主学校的创建,进展不错。不过感觉节奏还是慢了点,我必须做得更好。

霍姆(Hom)和我谈论他的工作以及即将在德斯莫妮斯(DesMoines)举行的会议。

1929年

1月15日

星期二

整个下午与教育学330班就“教育是创造还是仅仅只是适应”一题展开讨论。中午与斯蒂芬·杜干(StephenP。Duggan)、乔治·康茨(Geets)、杜威(Dewey)教授、杰西·纽伦(JesseP。Newlen)等人就华盛顿一富豪提出的将捐赠华盛顿附近的94英亩土地以使学校发展得更好的建议展开讨论。经过讨论,我们一致同意将国际瞭望、有关公立教育与华盛顿的组织合并起来,名称可使用国际性组织一词,全称为华盛顿国际中心。中心初创时期可能仅包括一个旅馆、一个集会厅和一个秘书。总体思路为:使更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以求得国际联系的进一步发展,为每次集会提供会议厅,并为那些对国际主义感兴趣的参观者提供旅馆或由国际组织赞助在华盛顿为之提供周到的服务,也许为教授设置的大学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或走向滑坡。

在他们的一再要求下,让安德沃德(Underwood)拍照,随后去看牙医,得知情况良好,深感欣慰。匆匆赶回,与肖先生(R。W。Shaw)就其论文进行交谈。参加了中国报的揭幕仪式(由成立于1927年5月的以促进中国教育为宗旨的国内组织创办),仪式在哲学阅览室318号房间举行。我已经准备贷款给报社,并可能请中国学生参加。富兰克林·王(FranklinWang)时为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他主持了这一仪式。岭南大学的朱先生就我们的旅行一事做了发言,香港的何女士将剪彩布撤走,我也讲了几句。罗素(J。E。Russell)院长也应邀出席,当他发表讲话时,他很愉悦地谈到了我,而且令我惊奇的是,他们将派我再次去中国。会后,如以往一样拍照。罗素院长后来跟我解释说,他已经见过董事会成员了,决定让我带明年第一个学期的一部分(或一半?)工资前往。卡内基基金会将任命我为赴中国和日本的旅行教授,并由他们负责我其余工资的发放,对此我深表感激。

晚餐过后,帕尔姆(Palmer)先生及夫人在车站接我回家,我认为事情进展顺利。读了我喜欢的《帕林顿》(Parrington),从而对杰斐逊(Jefferson)反对约翰·马歇尔(JohnMarshall)有了更深的理解。

2月9日

星期六

下午起来去看海伦(Helen)和特德(Teddy)。莱特(Latter)摇晃着我,一边摇一边唱着“六分币之歌”。除了开始的两行和节奏外,一切尚好。后来玛格丽特回来了,将小赫德抱起来,轻轻拍着,看起来她比以前更为坚强一些。赫德的体重差不多恢复到刚出生时的。约翰及其夫人来看我们。特德显然是左撇子,给人的感觉好像总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状态。这让我感到有点困惑,我想他肯定是有什么心事。

张伯苓与我们一起用餐,看到他真让人高兴。他告诉了我们很多事,其中有如他建议,凌冰博士去了冯玉祥那里,凌冰后来劝说冯玉祥与阎锡山、蒋介石合作。凌冰现在南京协助王正廷工作。

2月13日

星期三

在家清理杂物。与我的第三部门会面,大部分时间是我在讲,但是我想我们能相处融洽。参加了师范学院的行政会议(时间很短)。范·瓦格耐(VanWagenen)夫人与我们共进午餐。我给他们看了多种外语剪辑片。和麦考密克(Mic)谈论贝宁顿(Bennington)方案。与教育学304班见面。我认为这个班与我预料的水平一样高。我们先就要做的事展开讨论,最终决定讨论身心问题,讨论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与戴维(DavidYui)散步(我试图说服他参加到我们的调查工作中来)。病中的杜干博士让我负责在教工俱乐部举行的招待戴维博士和张伯苓的午宴。约有12人参加午宴:我们三个、纽约大学的布朗(Brown)主任、特里沃·阿奈特(TrevorAr)、卡内基基金会的里德(Reed)、盖姆瑞尔(Gambrill)、坎德尔(Kandle)、洛克伍德(Lockwood)、弗莱彻·布鲁克劳(FletcherBroau)、艾伦(Allan)和林德塞(Lindsay)。我负责主持,并尽力将每件事都控制自如。我个人认为一切良好。许多人对午宴甚感满意,并对我的表现给予赞扬。

3月20日

星期二

上午研究身心问题。去了花园市(GardenCity),应他们之请在下午3点作了讲演。晚上参加了罗素院长为张伯苓设的晚宴。赴宴的大约有16人,张伯苓坐在罗素旁边,我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接着是孟禄教授、比奇洛(Bigelow)。我被要求就南开大学说几句,然后孟禄讲中国,最后张伯苓讲话。每个人看来都很愉快。

3月21日

星期四

今晚讨论“现代教育中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之趋势”,我写了演讲大纲。我对物理学中和生物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趋向很感兴趣。不管明智与否,我决定在这方面写有关杜威的文章。随即匆匆将浮现于脑海中的相关联的东西速记下来。

下午接受采访。与基督教青年会的洛克伍德谈张伯苓及帮助他的办法。散步。在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讲演,开始时感觉不是很好,但后来看到听众脸上露出笑容。演讲结束时他们鼓掌欢呼,不过我总感觉自己的演讲并未被理解。但是玛格丽特和奥斯特兰德女士都说我讲得不错。我自认为在表述方面还需要改进。

下午罗素院长告诉我,谢尔登·史密斯(SheltonSmith)坚持要辞职,并声明他是自愿的。对此我表示理解,但也深表遗憾。演讲后我尽力去说服史密斯改变他的决定,但是未能如愿。

4月3日

星期三

上课。读卡夫卡(Kfka)论格式塔的文章,我相当喜欢他的文章,但是认为他并未成一心理学体系。罗素院长为张伯苓准备了午餐,我也在被邀之列。

晚上在心理系开会。刘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对杜威的大部分观点予以抨击,拉格(Rugg)介绍他,我们中的大多数认为芒福德和拉格对杜威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4月19日

星期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