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麦青:《陶行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49年版,第7页。
[11]王阳明:《王阳明全书》,载《中国思想史》(钱穆编),香港,1954年版,第132页。
[12]朱宕潜:《陶行知与中国教育》,博士论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1953年,第2页。
[13]朱宕潜:《陶行知与中国教育》,博士论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1953年,第5页。
[14]参见伊利诺伊大学记录(1914—1915)。
[15]朱宕潜:《陶行知与中国教育》,博士论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1953年,第5页。
[16]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载《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方与严编),上海,上海教育书店,1950年版,第14页。
[17]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载《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方与严编),上海,上海教育书店,1950年版。
[19]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载《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方与严编),上海,上海教育书店,1950年版,第14页。
[20]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载《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方与严编),上海,上海教育书店,1950年版,第14页。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东南大学时,陶一直任此职。
[21]朱宕潜:《陶行知与中国教育》,博士论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1953年,第35页。
[22]生活教育社:《陶行知先生四周年祭》,北京,新北京出版社,1950年版,第96页。
[23]陶行知:《行知书信》,上海,1931年版,第35页。
[24]陶行知:《我们对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载《新教育》第4卷第2期,第128页。
[25]陶行知:《中国》,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年鉴》,纽约,1925年版。
[26]陶行知:《行知书信》,上海,1931年版,第56页。
[27]陶行知:《行知书信》,上海,1931年版,第14-186页。
[28]陶行知:《平民教育概论》。
[29]陶行知:《平民教育概论》,第172页。
[30]陶行知:《平民教育概论》,第170页。
[31]陶行知:《平民教育概论》,第174页。
[32]陶行知:《行知书信》,上海,1931年版,第64页。
[33]陶行知:《行知书信》,上海,1931年版,第69页。
[34]陶行知:《中国》,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年鉴》,纽约,1925年版,第96页。
[35]《新教育》第1卷第2期,1919年3月,第125页。
[36]郭沫若:《历史人物》,北京,人物杂志社,1946年版,第75-90页。
[37]陶行知:《行知书信》,上海,1931年版,第186-188页,第196-198页,第205-206页。
[38]陶行知:《行知书信》,上海,1931年版,第45页。
[39]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载《中华教育界》第16卷,1927年第10期,第1-5页。
[40]陶行知:《行知书信》,上海,1931年版,第46页。
[41]陶行知:《行知书信》,上海,1931年版,第182页。
[42]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载《中华教育界》第16卷,1927年第10期,第1页。
[43]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载《中华教育界》第16卷,1927年第10期,第5页。
[44]陶行知:《行知书信》,上海,1931年版,第197页。
[45]生活教育社:《陶行知先生四周年祭》,北京,新北京出版社,1950年版,第2页;麦青:《陶行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49年版,第26页。
[46]孔雪雄:《中国今日之农村运动》,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馆出版物发行处,1935年版,第281页。
[48]陶行知:《晓庄一岁》,上海,儿童书局,1933年版,第281页。
[49]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载《中华教育界》第16卷,1927年第10期,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