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留守儿童手册怎么填写资料 > 策略五 创设良好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第1页)

策略五 创设良好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第1页)

策略五创设良好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学校的班级心理氛围是师生在班级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或精神状态,及其与之有关的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等,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依靠的心理背景。作为学生心理活动与学生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它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在不同的班级心理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

班级心理氛围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支持性班级心理氛围,其基本特点是: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情绪轻松,心情愉快,人际关系和谐。

第二类为防卫型班级心理氛围,其基本特点是: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而被动,情绪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人际关系不融洽。

第三类为对抗型班级心理氛围,其基本特点是:学生在课堂上各行其是,故意捣乱,气氛混乱、紧张、对立、敌视,人际关系恶劣。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营造支持性班级心理氛围。因为这样的班级心理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正如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高水平。”

教师应该千方百计防止防卫型、对抗型班级心理氛围的形成。因为这样的班级心理氛围一旦形成,会促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如紧张、恐惧、压抑、甚至抑郁等。营造支持性班级心理氛围,需要教师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会情绪管理。

良好的情绪管理需要改变习以为常的不合理信念。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情绪管理ABCDE理论。教师和学生可能有下列不合理信念:

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4。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5。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6。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7。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8。逃避可能、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以上这些不合理的信念都会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要学会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不良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刺激进行反映之后所产生的过度体验,如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难过、不快、忧郁等。不良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如下:

1。体察自己的情绪;

2。转移注意力;

3。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

4。合理发泄情绪;

5。学会控制情绪。

营造支持型班级心理氛围,需要教师心胸开阔,不要事事和学生“斤斤计较”。学会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思想与情感,学会关心身体、智力、情绪上有差异的学生,并与他们和睦相处。当学生把教师看作富有同情心时,课堂里同学之间更能分享喜爱和情感。

营造支持型班级心理氛围,需要教师与学生形成积极的互动。互动分为两类:一类为积极、正向的互动;一类为消极、负向的沟通。例如,一位学生早读迟到了,想悄悄走入自己的座位,这时班主任大吼一声:“你站住!”全班学生注目。学生气愤不过,径直走向讲台发问:“同学们,是像我这样悄悄走入座位影响你们?还是像她这样大吼影响你们?”全班哗然,教师也很尴尬。这就不是积极的互动,积极的互动需要老师采用更为智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采取一切可行的策略,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