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研究馆 > 晓庄一岁节选1(第1页)

晓庄一岁节选1(第1页)

《晓庄一岁》(节选)[1]

引言——谨献给全国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

晓庄学校以万物为导师,宇宙为教室,生活为课程。她的主张、设施及日常的活动,均与普通的学校有很显著的差别。她破除了生活与课程的界限!她消灭了教师与学生的隔阂!她铲平了学校与社会的围墙!她认定课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课程。教育应当以生活为中心。她认定教师不是全知全能,就不必全是教人而不向人学;学生有一技之长,一得之知的,亦可以教同学并教当日教他的教师。她认定学校是社会的,学校的经费与设备就是社会的财产;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就是社会的男女。学校是社会所有,为社会而办,应该贡献全社会。她看见目前的学校有:(一)着重书本的知识之传授;(二)要使被教育者不劳而获;(三)要使被教育者做人上人。诸多恶劣的现象,深致不满!她看见目前的乡村学校教人离开乡村向城里跑;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不造林;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教人分利不生利,教农人的子弟变成书呆子;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教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尤其痛心!她认清楚这样的教育,不能普及;便普及了,亦非国家之幸,民众之福。目前的教育实在是中毒很深很重的。他们中了古代皇帝的毒!他们中了孔孟遗说的毒!他们中了宋明腐儒的毒!他们中了升官发财、光祖荣宗的卑陋思想的毒!他们是非根本推翻,根本改变不可的。晓庄学校就在这种时机,应着这样的需要产生的。她的口号是“打破死的教育,创造活的教育”;“打破假的教育,创造真的教育。”她的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她的志趣是要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的农人服务,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为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她的妊育至少已经是四年五年以前的事了。但她诞生之期是民国十六年三月十五日。她产生到现在,还不过是一岁零两个多月。她是在成长,是在革新,也可以说是在进步的。她在过去一年多的时光之中,遇见不少的波折,经过不少的失败,并受着许多的苦痛与艰难。但她并不灰心,消极。她是“即行即知”!她是“屡败屡战”!她的性质是试验的,过去她是试验,将来她还是继续永远要试验的。不过她对于目前的教育已经树起革命的旗帜,并下了挑战的决心。如果她的试验能成了功,中国的乡村教育应该换了一条新的途径吧!中国的普通教育也应该转了一个新的方向吧!

来晓庄参观的人,看不见教室,看不见上课,就以为这不是学校。“谁说非学校,就算非学校”,原是她自己素有的态度。也有人以为这是理想的学校,或是模范的学校,其实她自己也不愿受这样的称誉。她只是个探求理想的学校。她觉得过去的教育已经是山穷水尽,我们务须及早回头,另找生路,但生路在哪里,她是不知道的。她觉得过去的教育充满了乌烟瘴气,我们务须转个方向,去觅光明;但她觅着光明没有,也是很难讲的,她现今还是在“摸黑路”。说她是模范学校她更不敢当,也不愿当。她觉得世界上没有“模范”这东西;所谓模范人物,模范学校,模范工厂,模范家庭,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障碍。世界是进化的,后人胜于前人,昔日之所谓模范的,已成今日进步的障碍。今日之所谓模范的,亦必成他日进步的障碍。她不愿以古人为模范,亦不愿后人以她为模范。她愿进步,并愿后来的人更是进步。她要创造,并要后来的人,更能创造。总之,她的现在是这样的;她是在试验,是在生长,是在革新,是在天天变化。她的将来会怎样呢?我们不能预先知道,也许是会继续试验,继续生长,继续革新,继续有变化。因为她有所信,她有所望,她并有所爱!

她很幼稚。她已经引起许多人士的注意。尤其是关心中国乡村教育的同志,都非常关心她。新近来到晓庄参观的极多。有团体的,有个人的,有匆匆走看一匝就去的,亦有来校住宿三五星期作长期参观的,大家来到晓庄,总有些问题问我们。那团体来的,往往要我们作系统的报告。曾经有好几次,一天之中来了三个或四个团体来参观,他们来又不同在一时,我就接连向他们作差不多同样的报告竟至三次之多。因为我谈话的对象都是行将毕业的师范生,即行将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我并不觉得疲倦;但以应对来宾时间过久的缘故,不免把其余事情耽误了。而且临时的谈话与报告,总不免缺而不全,散漫而无甚系统。这便是对不起教育界同志远道来校参观的雅意!《晓庄一岁》就是应着这种急切的需要而编的。如果有了这本小册子以后,大家对于晓庄学校得到更深一层的了解而惠以严整的批判与指导,那更是我们所盼望的。

作者编著这本小册,在思想上受陶知行、赵叔愚两位先生指导不少,深为庆幸。可惜这本小册编成以后,匆促付印,未能得两位先生的详细指正,很是歉然。书中取材或来自陶知行先生的教育论文(散见《乡教丛讯》或《中国教育改造》),或录自在校同学操震球、李楚材、葛尚德诸君的日记,谨在此致谢。书成以后得何伯宏先生、邵定安先生、一尘先生、曹佶君等细心校阅,指正错误不少,更是感激。书中谬误,遗漏之处,当然该由作者自己负责,而盼望读者与以教正的。

杨效春十七年五月廿日

1。晓庄学校是什么?

晓庄学校是新近创设的一个学校,因为她办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地方,所以名为晓庄学校。

2。晓庄学校和试验乡村师范有什么关系?

晓庄学校原来名为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来因为这里面除了试验乡村师范的两院——小学师范院与幼稚师范院——外,尚有晓庄中心小学、晓庄中心幼稚园、晓庄民众夜校、晓庄医院、晓庄联村救火会等,将来也许添办晓庄中学、晓庄大学,所以觉着试验乡村师范的名称,并不足以概括全体,就将她改为晓庄学校了。

3。现在试验乡村师范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她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乡村儿童和人民所敬爱的导师,这里请注意几点:(一)本校现在所欲培养者是乡村学校、乡村社会的导师,并不是专门农业人才。(二)本校盼望此间同志出校以后,不仅能够教导儿童,创立良好的乡村学校,而且能够领导民众,建设幸福的、公道的、并进步的乡村社会。他们是乡村儿童和人民所敬的,亦是乡村儿童和人民所爱的。敬故生信仰,爱故易于互相接近。

4。小学校师范院与幼稚师范院,有什么不同?

小学师范院目的在培养乡村小学教育的人才;幼稚师范院目的在培养乡村幼稚教育的人才。这两院的总目标,虽同为“培养乡村儿童和人民所敬爱的导师”,但他俩的分目标是有些不同的,分目标在小学师范为培养:(1)农人的身手;(2)科学的头脑;(3)艺术的兴趣;(4)改造社会的精神。在幼稚师范院为培养:(1)看护的身手;(2)科学的头脑;(3)艺术的兴趣;(4)儿童的伴侣;(5)乡村妇女运动的领袖。

5。中心小学是什么?

我们盼望我们的小学,一面能做改造附近乡村社会的中心,一面又做试验乡村师范实施各项教学做的中心,所以名为中心小学,而不名为附属小学。

6。中心小学和师范的关系怎样?

中心小学是师范的主脑,并不是师范的附属品。寻常办理师范教育的人往往以师范为主脑,而视小学为附庸,他们所以设立小学只不过为师范生的实习便利而已。我们觉得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应当根本改变。我们是为着培养小学的师资才办师范,并不是为着师范生实习便利的缘故,才办小学。所以我们在办学的程序上是先有中心小学而后有师范,并不是先有师范而后有中心小学。而且寻常师范可以离开小学而独立,没有小学而师范可以依然存在的。晓庄师范不能离开中心小学而独立;没有中心小学便没有晓庄师范。

7。晓庄学校现有中心小学几所?

共有八所。两所是特约的,就是尧化门小学和燕子矶小学。其他六所都是我们自己创办的。一是晓庄中心小学,去年二月间成立(她的成立就在晓庄师范开学之先,晓庄师范是去年三月十五日开学)。二是吉祥庵中心小学,三是万寿庵中心小学,四是三元庵中心小学,五是和平门中心小学,六是黑墨营中心小学。他们都是今年三月间创办的。这八所小学,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有在市集的乡镇,如燕子矶小学;有在集合的农村如尧化门小学;有在散漫的村落,如晓庄小学、吉祥庵小学等,他们内部的编制也是不同的。有复式的如尧化门小学、万寿庵小学;有单级的如晓庄、三元庵、和平门、黑墨营、吉祥庵诸小学。亦有渐趋单式的如燕子矶小学。

8。现有幼稚园几所?

四所。内有三所是自行创办的,就是燕子矶幼稚园,晓庄幼稚园及万寿庵幼稚班,其他一所是特约的,即鼓楼幼稚园。

9。特约中心小学和中心幼稚园是怎样的?

这请参看本校特约中心学校办法,就可知道。兹录本校特约中心学校办法如下: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特约中心学校办法

(一)本校为实行教学做合一起见,除自设中心学校外,得选择旨趣相同之优良学校,为本校特约中心学校。

(二)特约中心学校以地名名校,例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特约某某中心小学,或中心幼稚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