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综合素质 > 第二节 材料组织与结构安排(第1页)

第二节 材料组织与结构安排(第1页)

第二节材料组织与结构安排

一、材料组织★

选好了材料,有了要表达的主题,还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和安排,这都需要作者精心考虑。

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后,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材料,要学会剪裁,讲究详略,分清主次,选取足以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

(一)材料的来源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是通过具体材料表现的。积累材料有以下几种方式:

1。追本求源,深入生活

生活中的材料是最丰富的,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

2。多读多看,求知于书

阅读各种书面材料或听取别人的言谈,这是间接材料,是写作材料的另一丰富的来源。鲁迅先生曾深有体会地说:“文章怎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

3。加强积累,聚沙成堆

积累材料有两种基本形式: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阅读启示笔录式,即读者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而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句妙言,记下点评心语。

(二)材料的选取

选取材料的好坏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选材要围绕中心,要服从中心的需要,选择材料要恰当。

1。材料要真实有情

作文要能表达真情实感才动人,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最能反映文章中心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材料要典型有力

在选取材料时,要抓住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力争做到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充数。

3。材料要新颖

作文要创新,选择材料一定要新颖,要反映具有时代精神风貌、代表时代精神的内容。在这样新颖的文章中,才会看到朝气蓬勃的力量,才会感受到文章的“和时而为”。

4。材料要有文化底蕴

瑰丽的唐诗宋词、古文人的济世情怀、悠远绵长的文明,这些都是我们在选材时的最爱。其中的语言之美、意蕴之深、智慧之光都让读者爱不释手。恰当选取、引用材料,可为我们的文章注入历史文化元素。

(三)组织材料的方法

材料组织得当,可以突出中心,理顺条理,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组织材料的方法主要有: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组织材料

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以这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一层一层往下写,前后顺接,便于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先写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急切地冲向儿子所在的学校。然后写父亲不听别人的劝说,坚信“儿子在等着我”,并艰难、执着地在废墟中寻找儿子。接着写父亲找到并救出了儿子和其他十四位同学。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2。按照空间转换来组织材料

按照方位、处所或地点变换来安排材料,决定材料先写后写的次序。写景状物和参观记、游记的文章,常采用这种顺序来写。按照这种顺序写,有助于把握主线,使文章结构、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览地点的变换来组织材料的,地点的变换是这样的:“罗店—入山—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游览的线索非常清晰,空间地点不同,景色形态各异。

3。按照事物(或内容)类别组织材料

在描写景物特征、说明事物特点、介绍人物事迹、表现人物特点时,往往是按照事物的性质把所写的内容分成若干类别,然后再按类别排列叙述,这样能使文章脉络清楚,内容充实,说服力强,完整、深刻地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小桥流水人家》围绕家乡美景,依据内容的不同依次写了家乡的小溪及岸边景色、儿时在小溪玩耍嬉戏的情景、农家卧室及书房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4。按总述分述的方式来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要根据要求来安排,构思时就应想好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可以先总述,“人”和“事”、“景”和“物”,然后再从几种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侧面来叙述;也可以“先分述后总述”;还可以“总述——分述——总述”。

例如,《桂林山水》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别描绘“水”的特点、“山”的特色,最后总结,“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经典例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