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学讲稿 > 课程改革十年 回顾与展望(第2页)

课程改革十年 回顾与展望(第2页)

(3)制度的挑战。中国的很多事情很奇怪,越想往好的地方改就越改不好。我们很多制度需要做进一步的变革,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杰出人才?”这其实是制度导致的功利、浮躁和形式主义,等等。高校也是如此,不停地评这项目那项目,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和探索,很浮躁。所以,制度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4)专业的挑战。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专业能力面临很大的挑战。除了刚才讲的七个方面的思想变革之外,中小学老师在专业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教育质量为什么不那么高,和我们老师的专业能力有很大关系。有时候我想:现在我也是二级岗位教授了,得到了很多荣誉,发表那么多文章,出那么多书,有时觉得这些文章和书对社会的贡献是很少的。一个单位里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专业能力、杰出人才太少。中小学真正优秀的老师也太少。不得不承认,课程改革对我们的专业能力有很大挑战。

(5)资源的挑战。中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都很贫乏。我们要农村的中学达标,农村还有很多无法达到基本标准的学校。

关于课程改革的未来,我坚信,课程改革应该始终坚定地联系贴近素质教育,这两者是不可剥离的,不能说这是改革那是搞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就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要把素质教育这样一个思想与课程改革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核心,要培养杰出人才、创新人才,课堂教学是关键。我们要通过课程改革来推动教育公平,是一个很核心、很重要的问题。西方有研究表明:课程是造成不平等的罪魁祸首,因为人们在选择课程的时候就选择了未来,选择了你的身份和地位。我们要通过课程改革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怎样通过课程改革来推动教育公平是我们未来应该关注的问题。

高中文理分科问题也是未来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看来,高中文理分科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课程改革来解决。他们发现:分科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高中课程的特点决定的。高中课程有三个典型特点:第一,通识性;第二,基础性;第三,选择性。这三个特点决定了高中课程要分科,至于什么时候分,分什么科,世界各国做法不同。有宣称不分科的,比如,英国、美国、德国和芬兰等,但是仔细研究他们还是分科的。比如,美国有些州将中学课程分为三个科,即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比如,英国把课程分为核心学习、普通学习和兴趣学习;德国把高中课程分成:语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数学自然、宗教体育等。他们号称不分科的,但是事实上他们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择,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分科了。它的分科是由学生决定的,而不是由老师或学校决定的。这些号称不分科的国家通过学生的选择实现分科。另外一些国家是分科的:日本、法国、俄罗斯、韩国、印度、中国香港等。比如,印度把课程分为科学、商业、人文三个科目,韩国把课程分为文科、理科和职业科,中国香港从高一开始就分为文科、理科和商科。分科问题其实是课程问题,未来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分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撇开课程谈分科是不可行的。

我的报告到此结束!谢谢!

(掌声)

陈晓端:刚才靳老师从课程改革的理论取向到课程改革的策略创新,还有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课程改革的未来走向四个方面,系统、深刻、幽默、风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理解和检视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我个人有很多感受,第一个感受就是:同样都是搞课程与教学论的,我们也一直关注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反思了一下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做出像靳老师提出的这四个方面的系统检视呢?当然,这应该也正是我们把靳老师请来的理由。

另外一个感受,就是关于靳老师谈到的好教师,一个好的老师,他是在用人格陶冶学生,用人格影响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最近,我刚好也在评靳老师的一个博士生的论文,论文写得很好。他在后记里面,正是给了这样一种评价,说明靳老师的人格魅力,靳老师的智慧,给学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想要做一个好的老师,真的是很不容易的,能做到用人格来影响你的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靳老师刚才讲的原话,我记忆中是:用人格陶冶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我觉得这对老师来讲,的确是非常重要。我们大家在座的绝大多数都是未来的教师,有一些已经是教师,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后从事教学专业而为之努力或者说为之奋斗的目标,要做到用自己的人格去陶冶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这一点我今天印象非常深刻,也非常有启发。

第三个就是关于他讲到他对孩子的教育,我有同感。(笑声)我为了孩子的教育,跟孩子的妈妈也曾经有过一些不同的做法,曾经,孩子不允许我们去参加家长会,(笑声)原因非常清楚,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甚至包括我们的观点,我们的说法和我们的想法有时会和班主任不合拍。当然,如果我要向靳老师提问题,我想提这样一个问题,您希望您的孩子将来能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笑声)因为我自己的孩子就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但是我发现她对她妈妈认为的所谓闲书非常感兴趣,比如说《凤凰周刊》《中国周刊》《国家地理》,还有各种人物的传记,包括历史。她妈妈认为孩子不务正业,成天看闲书,而且是我偷偷地给钱资助,因为这些书都比较贵,为此孩子妈妈经常对我有一些不满。但是今天听了靳老师的报告以后,我找到了一个知音。(笑声、掌声)谢谢大家。我想我回去呢,可以给孩子的妈妈说,其实我们搞教育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笑声)我们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这应该说是我感受很深的地方。

真是不好意思,今天是靳老师在做报告,我说多了。好吧,第二个环节,还是给我们的学生,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靳老师。

提问互动:

问1:您好,靳老师,我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生,我叫魏蕾。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刚才您提到课程的时候,您对课程的理解是一个动态的,从价值文本到政治文本到意识形态,我想课程创生取向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在创生取向中基础教育阶段中老师对课程是怎么样一个理解,您可能经常去中学,我想问一下,他们是怎么理解课程的?另外在创生取向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是怎样的?

靳玉乐:我们也是经常到学校去,我自己感觉,今天我们的老师和过去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对课程的理解。我想,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还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因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很强,综合素质很高,他就很容易驾驭教科书的内容,很容易把教科书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一些东西。你把外在的教科书转化成了内在的教科书,如果说老师的综合能力弱一些的话,他的这种驾驭和转化能力就弱一些。对于教育、教学,教师是很重要的,教师的水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讲,名师出高徒不是绝对的,但是名师出高徒的机会相对要多一点,因为老师的智慧、思考等,恐怕有点与众不同才能称之为名师。创生取向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其实我们现在有些老师也是很优秀的,我有一次到南开中学参加家长会,班主任讲话我从头做笔记大概做了七八页纸。当时我就感觉到他对教育的理解,他对如何教育孩子讲得非常好。班主任就讲,靳老师,今天你是表现最好的一个家长,你记笔记记得最多。(笑声)我回去把笔记整理成《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以这个老师的名义在《基础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这个老师很高兴,说我是这样想的,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把它变成文字发表。这个老师确实非常有水平。所以我想,创生型的老师在当下更多的是对我们的老师更高的一种要求,绝大多数的老师是很难达到的。

陈晓端:谢谢靳老师,请下一位同学。

问2:靳老师,您好,我是咱们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生王洪霞,尊敬的靳老师,新课程改革以来,您在对教师做培训的时候,面对教师的现状,您最大的感想是什么?有没有困惑?困惑是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孩子的教育,您是怎么激发孩子对生活或者知识的兴趣?

靳玉乐:我给中小学老师搞培训的时候也总是让我给他们讲,面对他们的时候,其实我对他们没有困惑,我对自己有困惑。(笑声)为什么呢?我在想,我讲得让他们愿意听,觉得靳老师讲得还不错,这一点很难的。所以说,就是同一个报告,给校长讲,给老师讲的时候讲得一定要不同。如果相同之后呢,恐怕效果就不行。所以说我对他们没有困惑,我对自己有困惑。我能不能讲好,该怎么讲,该怎么入手来讲。比如说校长培训,给高中校长培训,我怎么选择一个角度能够把教育主旨和新课程改革联系起来,而且确实如果联系起来以后,确实通过靳老师讲之后,在教育中应该了解哪些内容?在工作当中该怎么做?这说明什么意思呢,老师也是一样,老师面对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想这个学生他是不同的。我们做报告也是一样,一定要想到根据对象从哪个地方入手。我们对博士生也是一样,博士生背景不同的时候,指导也是不一样的。我讲一个我感到比较自豪的例子,有一个乡村医生,后来当了护士,自考专科,自考本科,后来又考了心理学的硕士生,又来读我的博士。当时我就问了她两个问题:第一,你为什么要读我的博士?你理由是什么?她说我的理由是我好学,很多人由乡村医生到一个正规医院当个护士理想就实现了,不错了,接下来又读了个硕士就更了不起了。她说不,这是我的一种进取心。我说很好,我说你的专业呢,她说我当过医生,我还学过心理学,我再来学您的课程,现在心理健康很火,心理健康要通过课程来推进才能有效,泛泛地谈心理健康是不行的,我能够把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结合起来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面的研究。我说非常好,你成功了。她现在已经是教授了,一个乡村医生今天能够当大学教授,我还是觉得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用心是很重要的,你能够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讲着容易,但要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要么是老师不用心,要么是学生不能够认识自我,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长处,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缺点,这样的学生也是不好办的。老师不用心也是很麻烦的。所以我觉得教学这项工作呢,确确实实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我经常对自己有困惑,我现在包括教育硕士都不敢带,为什么呢?带教育硕士我觉得很枯燥很困惑,因为我总是用学术的眼光来看他那个论文,总觉得他不行,我没有从实践的立场来看他的论文。我总在检讨我自己,我觉得我们经常对自己有困惑的时候呢,才能够多思考,才有进步。至于对自己小孩的教育,我没有特别的方法,因为我的小孩的成绩也不算优秀,也不算成功,只是我对她从来都是什么事情自己决定,需要我为你做什么你告诉我,但是我不会主动问她我给你做什么。我有时候开玩笑,说家长都很贱,就是拼命地去讨好小孩子,一天到晚关心得不得了,她还烦你。(笑声)所以我想,我不能去作践自己,让她来求我,你来找我,我才帮你办,否则我不帮你办。就是让他们独立,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你看有些家长租房子,一个人一间,我是反对的,他们宿舍是六个人一间房,她妈妈说是不是租一个条件好一点的房子让她住,我说她一定要住集体宿舍,她要学会与人相处,六个人的相处就是一个教育过程。一个人住一间房条件是好了,但是她不能学会与人交往了,是不是?能够过好集体生活,这一点对今天的儿童是尤其重要的,今天的独生子女,很多的时候很自私,不知道和别人怎么相处。我认为,必须住学生宿舍,而且我们孩子以前上学都是车接车送,后来我讲,不行,必须是自己赶车,学校离我们学校大概有40公里,我说其他人都可以赶车,你为什么不能赶车啊,我说你从学校回家都回不来,你还活着有什么用啊,开个玩笑啊。(笑声)从学校到家里你都走不回来,你还有什么用啊,是不是啊。这种自立,这种独立性是很重要的。

陈晓端:谢谢靳老师。我占用几分钟吧,刚才听了靳老师讲的面对中小学老师培训的困惑,其实我自己也有。这几年,有些单位也让我去参加一些培训,给老师们讲一讲,我尽量不去。我跟靳老师一样有同样的困惑,我怕我讲不好,怕我讲得没有针对性,怕我讲的他们不喜欢。因为不喜欢,没有针对性,人家认为不好,你最好还是别去。不过,部队院校有时候请我去,我还比较积极,为什么去呢?因为部队院校都是给那些准备当大学老师的,那些硕士、博士毕业生,或者说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我讲起来呢,我就感觉到还有点内容讲的。就像靳老师刚才说的,我讲不了别人,我还讲不了我自己吗?比如,我第一次是如何走上讲台的。我跟你们一样啊,三十多年前我是怎么样上我第一节课的,你们不是下学期就开始上第一节课了吗,我可以介绍我的,你们可以借鉴。但是,面对中小学老师,你给人家怎么讲呢,因为你讲不好具体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所以很困惑。那么面对我们的挑战,也就是怎么样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我有时候和我们的学科教学法老师在一起,我就说我自愧不如,他们有学科的背景,而且有到学校进行针对性的实践这样一种机会,所以说,他们也很有积极性,而我自己在这方面就很欠缺,这是一个感想,感想的同时呢,也算是在这做一个自我的检讨。好了,下一位,最后那位男同学。已经有两位女同学了,给这个男同学机会吧。

问3:靳老师,您好,我是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们新农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种理念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人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的完整性,另一个是生活的完整性。在您的报告中,第二部分提到了一个课程改革的策略创新,个人变革中您提到了三个方面:一个是校长变革;一个是教师变革;一个是学生变革,我想问您是怎么看待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个人变革,怎么看待家长的变革,因为学生的生活可以分为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谢谢。

靳玉乐:不要去管家长,为什么呢?你也管不了,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我想的是怎么把他教育好。家长,你改变不了,我不知道,没经验。(笑声)同时我觉得呢,这也不是我们操心的事情。因为家长把小孩子送到你学校了,送到幼儿园来了,你不要想着去改变人家家长,我把孩子送给你,你来改造我?送给你,你就想办法把我的孩子教育好。所以我不知道怎么改变家长,为什么我在想,题外话一点,小孩子的独立性很重要,为什么呢?我在伊力诺伊大学的时候,有位美国教授说,美国人最值得自豪的精神是什么?是独立性,独立性是美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神。我印象太深刻了,独立性很重要。所以说,这个对我印象很深,无论是我们的孩子,还是我们的学生,一定要鼓励他这种独立性。后来想想,他讲的算什么啊,我们毛主席早都讲过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笑声)是不是啊,自力更生,我们毛主席早都讲过的,我们还加了个艰苦奋斗,其实独立性对人来讲是很重要的。所以美国人说美国精神是什么?独立精神。

问4:靳教授,我想请问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您说到,在20世纪30年代,您的导师张敷荣先生就已经认识到课程是一种价值文本也是一种政治文本。我个人感受啊,目前在我国呢,在某种程度上,制度绑架了课程,如何通过课程来促进我们制度的改革和教育的公正呢?因为你像现在在北京,他的高考通过线低,被重点大学录取的人就比其他省市多,还有许多其他直辖市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比其他省市都要优先,分数都有照顾,怎么样通过课程改革来促进这种公平呢?谢谢。

靳玉乐:我们的课程有两大类,一类是制度课程;另一类是非制度课程。学校课程主要还是制度课程,那么这个制度课程实际上怎么来改变?我们最倡导的是自由选择,制度课程是安排好的课程,你学什么是没有选择权的,我给你设定好,安排好的课程,即所谓制度课程。那么怎么样来实现公正呢?这个制度安排的课程,恐怕就是增加选择性,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儿童有选择的权利,恐怕这是我们走向公正的很重要的一个理念。我想还是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通过这种选择性来改善我们的制度课程。

陈晓端:好,谢谢靳老师。我还是特别习惯于称老师。靳老师从重庆过来,因为飞机晚点,一点多才到了学术活动中心,吃了一个简单的午餐,几乎没有休息,就来到了报告会场,为我们大家做了关于课程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这样一个深刻、系统和精彩的学术报告,让我们有很多的启发和收获。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靳老师所做的精彩报告!今天下午四点半还有一场关于教育学学术研究的报告,现在咱们休息10分钟,四点半请大家准时参加第二场报告。

(参加本文整理的有博士生:马亚玲硕士生:赵珍、赵诗乐、吴文玲、王嘉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