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学基础第三版 >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页)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页)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反映课题研究怎样做的问题,是解决过河的船和桥。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可以采用实验法、辅之以测量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现状研究、发展研究应使用调查法,根据情况需要还应配合以文献法、历史法。心理健康问题,可先用测量法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时可采用行动研究,也可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所选择的方法应适合并有利于研究问题的解决;第二,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考虑教育实际情况、主观能力和各方面的条件;第三,注意针对研究问题的需要进行多种研究方法的合理的综合运用。

下面就教育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做简要的介绍,以便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应用。

一、观察法

观察法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是通过研究者的直接感知、考察与记录获取信息材料进行研究的。研究者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而且还需要借助拍照、摄像、录音等辅助设备,要注意观察特定的教育现象与环境因素,要有严密的观察程序和确定的记录单位,要认真收集研究对象活动的资料,以全面获取周围的信息。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在收集资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优点在于能够系统高效地获得大量的、真实的第一手观察资料,而且观察和记录简便,其观察结果便于系统地定量处理和对比分析。但难以控制可能影响观察对象的外部因素,对观察设计人员和观察者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观察和记录过程程序化,缺乏灵活性。

观察法有很多类型,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把几种观察法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有价值的观察资料。

(一)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依据观察的情景条件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实验室中的观察,由实验法特点决定,有严密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因果联系。

2。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依据观察的方式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直观而具体。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

3。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依据观察者参与活动的方式

参与观察法是指研究对象在自然的状态下,研究者参与某一情境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非参与观察法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

4。结构性观察法和非结构性观察法——依据观察内容的设计

结构性观察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非结构性观察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

(二)观察法实施的步骤

第一步,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

第二步,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三步,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得出结论。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科学的方式和手段(如访谈、问卷、测验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方法,教育调查法是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需要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做指导,通过个别访谈、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以及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进行,并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

(一)调查法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教育调查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查研究基本上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调查可以在教育现象发生的同时或现场进行,也可以事后或在另外的场所进行调查。

第二,不干涉研究对象的正常活动。

第三,搜集资料数据速度快、效率高、手段多样化。有些数据可通过一次调查或测验完成,访问、访谈、问卷、测验、评价等方法都是调查的有效手段,且实施方便。

教育调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可划分为现状调查、关系调查、发展变化调查、原因调查;根据调查的内容,可划分为事实调查和意向调查;根据调查的规模,可划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二)教育调查的程序与步骤

第一,明确调查的问题,对调查问题进行阐释,明确目的与任务。

第二,进行文献查阅,了解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现状、方式、方法、研究成果和价值等,掌握这些材料以便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加深对研究问题的认识。

第三,确立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和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第四,拟订调查计划或谈话计划。计划是调查工作的程序与安排,它包括对课题及调查目的、调查提纲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调查地点及时限、日期安排、课题组成员与分工、调查报告完成日期等问题进行书面说明,使之成为指导调查人员实施调查的文件。

第五,访谈提纲的制订或问卷构建。我们以制订访谈提纲为例,访谈提纲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的先后顺序应注意从易到难、先简后繁;问题间的自然转移与过渡、措辞;规定资料的分类与记录代码等。在制订好访谈提纲或问卷后,应先行操作,即预测,预测的目的是去掉不理想的题目并修正一些题目,最后编制成正式测试材料。

第六,实施调查。按照调查提纲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调查材料应力求真实、客观、典型并具有横向可比性。

第七,对调查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即把材料分类处理,使资料系统化后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得到的材料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文字性材料,二是数字性材料。对于文字性材料,分类后要进行合理、全面的概括,进行逻辑分析和定性分析。对于数字性材料,可以以直观的统计图或表格表示,或以百分数等相对统计量来说明,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