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学基础第三版 > 第五节 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第1页)

第五节 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第1页)

第五节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的辨证发展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与家庭来传授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因此,学校、社会、家庭要紧密结合,相互依靠,协调发展,形成“三结合”的教育合力,才能提高育人效果。

一、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家庭是儿童最初接触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决定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这就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做好家长工作,密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呢?

一般而言,家校协调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班级网络。

(一)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使双方感情融洽,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达成共识,也有利于双方对学生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相互配合,携手对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

家访工作主要包括:①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②了解家长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及影响;③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④宣传学校的教育计划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方法;⑤征求并听取家长的意见。

一般为使家访收到实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家访目的,即每次家访不可例行公事,更不可盲目进行。而须有明确的目的,或是出于与家长沟通交流,或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更多信息,或是针对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等。

(2)分析家访对象、选择家访时机。不同家长由于文化程度、职业及人格的差异,对于家访的态度会有所不同,与学校合作的方式及默契程度也会有所不同,班主任须提前分析预测,并选择与家长沟通访谈的恰当方式。同时,还须注意选择家长方便接待的时间进行家访,并提前告知,使家长有所准备。

(3)注重家访后期追踪,这是家访的关键所在,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只有后期追踪才能了解家访后学生的表现、家长的态度,以此检测家访效果,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的教育方式等。

(二)家长会

这是一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地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家长会一般安排在学期初或期末召开。期初召开的家长会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向家长通报本学期的教育任务,工作计划,向家长提出配合学校完成上述工作任务的有关要求。期末召开的家长会,主要是总结本学期工作情况,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等。期初或期末召开的家长会还可以请优秀的家长代表介绍经验,还可以安排短暂的时间让家长进行相互交流。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班主任创新家长会的形式,改变一味以班主任为主的“一言堂”“独角戏”做法,代之以让学生参与汇报交流、家长现身说法交流经验、家长联谊会等新形式。

(三)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组织学生家长学习进修的教育机构。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由此,能更好地配合班主任教育孩子,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家长学校包括学校内和校外社区举办的学校。成功的家长学校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学校利用家长资源,也能发挥部分家长的示范作用来教育孩子;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教育更加科学,使家长能积极主动与学校保持协调一致。

(四)家长委员会与家长沙龙

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委员会中最好有一定数量的领导、专家、社会知名人士,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协助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家长沙龙是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

为使家长沙龙和家长委员会有效地开展工作,班主任对这样的教育工作机构要做到:①负责组织建立;②定期召开工作会议;③报告班级工作和学生表现;④听取对工作的意见与要求。

(五)班级网络

教育网络化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是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的合作互动策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班级网络成为家校沟通的新载体。尤其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家长工作压力大、负担重,难以有充足的时间与学校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弥补了这些缺憾。因此,建立班级网页,不仅为家校的充分、及时沟通提供了便利与保证,而且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总之,沟通学校与家庭相互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使用。实践证明,做好家长,密切家校的联系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教育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也逐步拓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广泛地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已成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有效办学的重要保障。整合社会教育资源,自然也成为班主任教育管理班级的重要工作内容。

社会教育资源,总体上包括社会文化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三种。对于班主任而言,与社会协调,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

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工作。学校要向社会各单位、团体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

社区教育委员会是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的,对学校实行教育行政领导与管理的组织机构。一般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任务很多,诸如在宣传教育方针政策、协商办好社区教育时,往往会坚持社区与学校的双向服务的工作原则,请学校教师代表参与。虽然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工作并非仅指向某个班级,但是班主任可以主动邀请他们以多种形式指导并参加班级的某些活动,或聘请他们为校外辅导员。由此,减少学校与社会之问的屏障,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进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三)建立校外教育基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