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学基础第三版 >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第1页)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第1页)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说过:“一名教师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做教师的真正滋味。”本节主要论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任务以及班主任的内容与方法。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首先,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班级主要管理任务依靠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和联系纽带。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年青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班的教育质量,而各班的教育质量如何,班主任的工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发挥好班主任工作的作用,才能把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校计划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再次,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年青一代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最多、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负责人,而且也最有可能成为关系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在学生的全面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提供了条件。

最后,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为了使各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和谐一致,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肩负着协调、沟通各种教育力量的职责。在校内,班主任是协调学校领导、任课老师、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者等关系的纽带;在校外,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二、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教育

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这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学生年龄特点和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要求。班主任要从本班实际出发,将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班级和管理的全过程。

(二)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育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团结、协助本班的任课教师,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遵守学习纪律,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组织和指导开展各类班级活动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支持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四)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十分繁杂,主要包括考勤、值日、卫生、晨(夕)会、早(课间)操的组织、班级纪律、制定工作计划和总结等。班主任要注意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建立班级日常管理规范,从而规范学生行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是教育的起点,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但学生的发展又存在着差异,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采取切实、有效的研究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了解研究学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人,二是学生集体。

了解学生个人情况,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品质、性格等情况,以及学生的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情况。具体包括:①一般作息时间与生活习惯;②集体观念如何,与哪些同学比较要好;③学业状况怎样,包括学习的基础状况、对各门学科的看法、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等;④成长经历情况,包括家庭状况、家庭成员、家长的工作单位、家庭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学生的社交状况等,在家里最听谁的话,与家里人的关系如何,每月零用钱及开支情况等;⑤兴趣爱好情况,包括怎样安排课余生活,爱看哪些书刊,参加培训班的情况;⑥属于何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⑦具体的性格特征;⑧能否自觉遵守纪律,在公共场所有无文明习惯;⑨思想政治状况,心目中崇敬的人;(10)最尊敬的教师,最喜欢的教学方法;等等。[2]

了解学生集体是在了解学生个人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主要包括全班学生的年龄、性别、民族、家庭等一般情况;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全貌,区分出具有一般发展水平和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情况;本班的班风和传统等。具体包括:①学生总人数,男、女生人数;②学生家庭住址,家长职业状况;③独生子女情况;④学生家庭类型(三代同堂、三口之家、单亲等及其所占比例);⑤学生家庭条件:居住面积、人均家庭经济收入及平均生活费;⑥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⑦少先队员、团员人数;⑧班集体的兴趣、爱好;⑨与兄弟班的关系;(10)集体的是非观念,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等等。[3]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常用的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的正确运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主要是确定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要观察;第二,要有科学而可行的观察计划,主要解决怎么做;第三,要及时做好原始记录,主要是确保材料的客观真实性;第四,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去伪存真,透过现象找到本质;第五,写出结论,对观察做出准确、全面的终结性评价。

观察法的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材料直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但观察法也有缺点,观察对象和条件难以控制,表面现象干扰大,情境性和主观性因素多。因此,在观察法运用中,对观察材料的分析处理一定要慎重。

(2)谈话法。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如果说,观察法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那么谈话法则是通过学生的心里话,有意识地、主动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

谈话法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简单易行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了保证谈话取得好的效果,谈话法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第二,对谈话的过程有周密思考,如先谈什么,后谈什么,选择什么地点、时间、采用什么方式等,做到心中有数;第三,谈话态度要亲切、和蔼、诚恳,尽量不使学生感到紧张,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第四,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地谈话技巧,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说出真心话;第五,和学生谈话时,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第六,谈话后写出谈话记录,记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利用非正式的谈话形式了解学生。非正式谈话是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有意识地在活动和交往中与他们多接触。由于非正式状态下没有特定形式、地点、时间的限制,学生易于敞开心扉,有利于班主任从中了解学生。

(3)书面材料分析法。资料分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就能使人获得比较系统而详细的信息,因此,它是班主任初步了解班级和学生情况的最简易、最常用的方法。有关学生的书面资料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学生档案资料,如学籍卡、历年的成绩和操行、体格检查表、有关奖惩的记载等;二是班级记录资料,如班级日志、班会和团支部会议记录等;三是学生个人写的资料,如作业、作文、日记和成长记录袋等。

通过资料分析,可以掌握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社会交往的情况,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道德认识、心理发展水平等。但这些资料记载的是学生的过去,班主任不能以此作为唯一的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依据,而是要与日常观察、谈话以及调查访问结合起来,以期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4)调查法。调查法是班主任以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的联系的方法。调查可以为了解一般情况进行,也可以专门为了解某一个重要事件进行。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学生家长、亲友、任课教师、母校教师、过去的同学、原班主任等,范围十分广泛。调查法的方式有:个别访问、开调查会、问卷等。它一般在自然过程中进行,可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反映的问题比较深刻全面。班主任对已经了解的情况,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去掉虚假的成分,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凭主观印象轻率地得出结论。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要求

(1)全面,是指班主任不但要了解、研究学生骨干,也要了解、研究各种类型、各种特点的学生。还应包括学生情况的各个方面,即依照教育目标,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

(2)经常,指对学生的了解要具有连贯性,不仅要了解学生过去的表现,更要了解、研究学生最近的表现。

(3)及时,包括对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对于一个班级或某一学生,对于各个不同的阶段或不同的问题都应如此。亦即先要及时发现并抓住出现的一些苗头、征兆,然后加以引导,这样可以防微杜渐,可以创造或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