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页)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页)

第八,研究者根据调查提供的信息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推演出相关的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

1。调查问卷的结构和类型

问卷的一般结构是标题、指导语(或前言)、对象的自然状况、问卷题、结束语。

指导语或前言是对研究的目的、内容的扼要说明,引起被试回答问卷的热情,消除顾虑并愉快地协助调查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指导被试如何填写问卷及注意事项,有时应附有例题以帮助被试理解、填写问卷的方法与要求。指导语应简洁明了,用词恰当,便于理解。

问卷的类型主要有开放型、封闭型、综合型。开放型是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被试自由回答,如“你对学校所学的科目感兴趣吗”之类的问题。封闭型的问卷不仅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让被试在答案中选择。如调查中学教师的职业态度,可提问“你喜欢你周围的学生吗”,并列出五个答案:一点也不喜欢;不太喜欢;说不清;比较喜欢;非常喜欢。让被试挑选其中一个答案,然后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型问卷是开放型与封闭型的综合。

以上几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开放型可以收集较多的信息,但它难以预料回答的结果,不利于定量分析,所以往往用于调查前的预测性研究。封闭型有一定的严密设计,结构明确、问卷标准化,便于统计和分析,但缺乏灵活性,研究者很难发现新的问题。

2。问卷题编制的要求

科学、完整的问卷内容是整个调查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而问卷题的编制又是问卷内容的关键。问卷题的编制应遵守一定的要求,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假设设计一系列具有量化特征的调查项目,这一项目应覆盖研究的全部内容,围绕主题,从多个侧面提问。同时,题目文字的表达要求简洁、语意清楚明确、不含糊,一个题目的内容应只包含一个问题,不能在同一个问卷题目中同时问几个问题,题目的备选答案应当包括所有的情形,以便回答者能够在所列举的答案中选择。为保证问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必要时还应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以及项目分析。

具体来说,问卷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把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充分了解被调查者的年龄、心理和文化程度等情况,力求使问卷取得被调查者的充分合作,保证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第二,提问问题要通俗易懂、要具体、要适量。要避免应答者可能不明白的缩写、俗语或生僻的用语,避免含糊的提问得到含糊的答案,要注意双重问题和相反观点的问题以避免导致模棱两可的问题和答案。第三,问卷设计形式,可以从研究者的时间、研究范围、对象、分析方法和解释方法等方面考虑,从研究效率角度,力求调查工具、调查过程、调查结果标准化。第四,问卷要经过测试、修改与完善。在问卷用于实地调查以前,应先选择一些调查对象(30~50人为试测样本)进行测试。通过测试,一方面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发现问卷是否存在问题。最后对问卷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四)访谈调查的策略

访谈调查也是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而且往往与问卷调查一起结合使用。比如,到某地方或某单位调研,往往对特定的个体进行访谈调查,而对特定的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收集数据。

访谈调查要求研究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通过被调查者对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和感受,从某方面揭示和反映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本质,为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

为获得材料的真实性,访谈调查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第一,访谈调查要预先做好精心准备,明确研究问题的核心所在,设定恰当的提问问题和方式方法。第二,要对对方表现出十分的诚意和感谢,注意交谈语气、语调和语言艺术;围绕访谈的核心问题,注意引导和追问,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本。第三,尽量消除受访者的心理顾虑,注意隐私和保密问题,不要涉及被调查者和其他第三者的隐私和保密问题,以保证受访者所提供的信息的客观性。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或教师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操纵实验的因素,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有计划地控制教育活动中的某些因素,人为的使其他因素朝着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的方向转变,然后检验假设,揭示教育活动规律。

(一)实验法的特点及种类

教育实验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探究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学校教育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教育实验探讨其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对其发生、发展、变化及效果进行合理解释。对教育实验要揭示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说形式表现出来,对因果关系具有预见性。

第二,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干预,有目的地操纵实验因素,人为地控制或创造某些条件,即控制某些条件并分离出我们需要研究的因素,对那些在自然观察中不易观察到的或不易集中观察的现象进行研究,经观察、分析,最后检验假说,这是教育实验的本质特征。如需要对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教学方法就是我们操纵的实验的因素,教学方法的效果是需要我们观察的。在教育实践当中教学方法的效果往往与教师的素质、教学内容、学生的态度、能力水平以及时间等因素有关,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些影响实验结果解释的无关因素分离出来,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其加以控制,如用统一的教材,安排同一个教师或教学水平基本相当的教师来担当实验教师,学生的班级也如此处理,这样实验结果的解释就相对科学合理了。

(二)实验法的类型

第一,从研究的内容、范围来划分,有单项实验(某一项活动或某一门学科的实验)与整体实验(对学校各方面、各学科所进行的综合性实验)。

第二,从研究的场所或环境来分,有实验室实验(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与自然实验(在教育情景中进行)。

第三,从实验假设及实施的完善性来看,有验证性实验(对已形成的理论假设和方案作判断,验证其优劣)与形成性实验(对正在形成的理论假设进行实验,加以完善)。

第四,从实验的控制程度来分,有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前实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但它是真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真实验是对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有充分控制的实验;教育准实验是相对于严格遵照实验方法和要求进行的教育真实验而言的,是对实验对象、环境等因素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

(三)实验法的程序与方法

教育实验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确定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提出研究假设、确定实验变量、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进行实验设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总结阶段的工作是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1。课题与假设

教育实验研究首先应提出课题。课题是实验价值的体现,好的实验课题标准应具有理论或应用上的价值,同时又具有研究的可行性。查阅文献有助于研究者厘清有关这一研究的背景、发展脉络以及研究水平,使之成为实验研究的基础,为假设提供经验依据。实验假设应反映出两个事物之间(即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规律性联系,实际上也是对实验问题的一种简明的表达,使问题变得更明确。同时,假设的解释和推测是合理的,是有事实和理论根据的,但是它尚有待实验的证明和检验,才能发展成为真理性认识。假设的表述是关于条件与结果关系的陈述,要求简单、清楚、明了,如“思维策略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实验变量及控制

教育实验研究还要分析研究变量。实验研究是通过设置、操纵、控制一些因素来观察另外一些因素的变化,因为这些因素是变化的,因此又称为变量。教育实验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研究者在研究中操纵某些条件,一次改变某一种条件,同时使其他条件不变,从而观察改变后产生的现象和结果。我们把这个现象或结果称为实验因变量,即教育实验研究中设置、改变某一变量而引起的结果或造成影响的因素称为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某些条件和因素,它能独立变化,是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在教育实验中,自变量是研究者施加的改革措施。例如,研究者改变教学方法或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条件的设置或改变检验是否引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变化。除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其他因素,称为非实验变量即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在实验中加以控制,使之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解释。在实验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哪一种变量是我们要操纵的自变量,哪一种是要观察的因变量,要求自变量明确、可操纵和可实施,因变量的价值取决于自变量,它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它应该是可以进行观测、测量的。因此,需要制定明确的观测指标体系,一般以要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形式表现出来。此外,还应判断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是哪些,并加以控制,无关变量的控制是通过各种方式使不同的无关变量对实验影响达到最低点,以便能明确区分和观察实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3。实验设计与方法

教育实验设计是指确定和描述教育实验过程的活动与方法。教育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最基本的有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轮组实验法。

单组实验法是指同一组研究对象接受一种或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实验因素的影响,然后测量其所产生的变化,进而确定实验因素的影响效果。单组实验法的主要优点是形式较为简单,只有一组被试,省去了分组的麻烦;两次实验处理是在同一组被试中进行,被试的年龄、动机、态度、知识、能力等机体变量就能得到控制。其主要缺点是:首先,由于学生的心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对不同时期的实验会有不同的影响;其次,前面实验的效应也会对后续的实验产生影响;最后,被试容易产生对测验的敏感化而影响测量的真实性,因而应用范围较窄。应用时尽量克服单组实验法的缺陷,使后继实验不受先前实验因素的影响;注意测验的准确性,两次测验分数所表示的难度应该一样。

等组实验法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平行组(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对他们施加不同的实验因素,比较他们所产生的变化。其主要优点是等组实验法不会造成一个实验因素对另一个实验因素的迁移影响,容易做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测验单位相同,因而运用最广泛。等组实验法实施的关键是保证各组必须尽量均等,即各组除实验因素外,所有能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特别是实验对象的原有水平,必须基本相同或相等。

轮组实验法又名循环实验法,它是把单组和等组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换言之,这种方法是把各实验因素轮换施行于各组,然后根据每个实验因素所发生的变化的总和来决定实验的结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