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3页)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3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遗传素质存在个体差异,表现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这些差异是个体形成的生理基础,也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一个先天禀赋优异的儿童,通过良好的教育比较容易成才。

(4)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最终发展。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但遗传对人的发展只提供了物质的前提,不决定人的最终发展,把遗传看成是决定人的发展唯一因素的“遗传决定论”是片面的。此外,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的过程中呈减弱趋势,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作为从潜在到现实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变成了“现实”,或者“潜在”错过了变为“现实”的时机,“潜在”因素的作用变弱了;二是随着个体的发展,影响因素逐渐增多与增强,人的心理发展也趋向高级和复杂。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它包括自然环境(如日光、空气、水、土等,这些是人与动物共同存在的基础)和社会环境(包括经过人改造了的自然环境、家庭邻里、亲戚朋友、各种场所、风俗习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和全部的社会关系)两大部分。自然环境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社会环境则是人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离开社会环境人就不能成为人,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环境,人的身心发展也不例外。

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通常指社会环境,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环境是人的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主要包括:①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现实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都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②环境加剧人的发展的差异。遗传因素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而不是必然的条件,大多数个体之间遗传素质的差异并不明显,相对遗传素质来说,后天环境对人的发展更具有决定性意义;③环境制约人的发展水平及方向。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均不相同,这是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关系,周围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习惯、作风必然对他产生各种影响;④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环境不能决定一切。人与动物不同,就在于人是具有能动的主体,人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需要等对环境做出反应,个人对环境的态度不一样,其发展结果也就不同。因此,片面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3。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意识,它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而环境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如下:①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②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③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因素,环境、教育等外在因素必须通过内在因素才能起作用,促进人的发展。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同时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根据社会的需求,按照一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对人进行系统地培养。而一般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它的作用当然无法与教育比拟;②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负责。教师受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任务,熟悉教育的内容,掌握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能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效率;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很多,学校教育能够控制和排除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协调各种有利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发展环境中。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活动,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具有以下特殊功能。

一是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的规范。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规范与自觉化的特殊功能。受过学校教育的人与未受过学校教育的人相比,在接受人类积累起来的各种文化上,不仅具有数量、质量和程度上的差异,而且具有态度与能力上的差异。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学校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做相应的变化,并有意识的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二是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训练,因而能加速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缩短实现发展目标的时间。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加明显、更富有成效。

三是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是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于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学校教育能够帮助个体形成对自身发展的自主能力,使个体的发展有自发提高的自觉阶段。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四是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表现出的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因为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展学生个性、独特性的价值,并且尊重和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个人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发展,而专门学校对这些才能的发展、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学校中富有生气的学生集体也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五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段的,是难以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

【问题与思考】

1。请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谈谈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2。请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请阐述教育如何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4。请说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

【阅读拓展】

1。项贤明:《教育与人的发展新论》,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2。刘济良:《教育与人的生命》,载《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3。陈小娅:《探索教育规律破解教育难题》,载《教育研究》,2007年第12期。

4。孟建伟:《教育与文化——关于文化教育的哲学思考》,载《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

5。李枭鹰:《走出教育规律的认识困境——兼论潘懋元先生提出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载《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6。冯向东:《教育规律何处寻》,载《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第8期。

7。胡赤弟:《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相互关系探析》,载《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

8。宋剑、温双艳:《回到教育事件本身——复杂性理论视域中的教育规律研究》,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

9。吴全华:《教育规律的理解方式与教育规律的特点》,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期。

10。张华:《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7期。

11。唐德海、李枭鹰:《论教育规律与似规律现象》,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2。潘懋元:《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载《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