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第1页)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第1页)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开展科学研究,并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研究过程是否科学规范?研究结果是否可信?这时,就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也就是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最后环节——研究成果的评价。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规定的程序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价值评判和水平鉴定的过程。[6]评价的目的在于“诊断”和“改进”,通过评价能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使研究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并被采用推广。因此,评价对教育科研起着导向、鉴定、激励、调节和促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7]。

(一)有利于教育科研成果社会价值和效益的实现

正确鉴定和评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利于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为学术界和社会了解、掌握和承认,进而得到推广、应用和吸收。这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科学决策、加强科学管理、推动教育科学的繁荣发展具有广泛的作用。

(二)有利于教育研究者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研工作的改进

研究者根据评价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对研究目标、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调整和改进提高,总结经验成绩、发现问题不足,把握努力方向、改进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水平;有利于教育研究者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素质的提高。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是研究者科研能力和成果价值的外化,进而为学术同行、权威机构及社会所承认,也有利于同行间的信息交流,避免重复研究和盲目摸索,促进教育科研工作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教育研究队伍不断优化、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发展。

(三)有利于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与指导

通过评价标准的制订、评价程序的实施,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可以从中获得大量资料信息。这对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合理制订科研规划和课题指南,实施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发现与培植研究人才和骨干,更好地组织和推动教育科研工作有帮助。

(四)有利于确立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要求

通过评价,能够科学地指导教育研究逐步达到高质量、高水平,在总结和改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论体系。只有通过教育科研评价,形成一个可操作的教育科研评价模式,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科研方法论体系,才能衡量一个科研项目成效的大小,提高我国教育科研水平,使我国成为真正的教育强国。

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内容

一般认为,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现为理论性研究成果和应用性研究成果。在实际的教育研究中,多数研究两种成果兼而有之。无论哪种类型的成果,其评价首先要鉴定其是否具备研究成果的基本条件,即鉴定研究成果有没有科学性、理论性、学术性、创造性、实践性、效益性。其次,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评价侧重点不同。理论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对新教育思想、观点的解释论证,提出新的科学概念,补充和发展新理论、新思想,提出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及在科研方法上的创新等,其侧重点在理论的认识价值及它对丰富、发展、深化有关基本理论所起的作用大小上。应用性研究成果,包括学生素质的培养,改进教育教学的新举措以及教师队伍教育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其侧重点在成果的实践价值,即它对教育实践的适用性和可能起到的推动作用。[8]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高效、低效、无效、负效还是失效,其衡量与评价需要依赖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即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将不同等级、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指标群,根据评价目的和指标之间的联系使之系统化。每一类型研究的质量水平分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不同类型研究成果评价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评价指标的设立及其侧重也有所不同。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客观性、可测性、简易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下面分别给出这两种类型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案例。表12-11是某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关于研究报告类的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中包括了成果价值、成熟程度、难易程度三个方面。表12-12是某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关于论文类的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中包括了创新程度、完备程度、难易程度以及成果价值四个方面。

表12-11某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类]

(续表)

表12-12某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评估指标体系[论文(集)类]

(续表)

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方法

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同行评议、行政评价。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研究人员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因为研究人员对自身的研究最了解,最熟悉研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因此这种评价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是研究者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过程,但由于受研究者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研究者不能从外部多角度、多层面地看问题,因此自我评价也有其局限性。

(二)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是利用若干同行的知识和智慧,按照一定的评议准则,对科学问题或科学成果的潜在价值或现有价值进行评议,对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给出判断的过程。同行评议易受到主观判断倾向和个人偏见的影响。

(三)行政评价

行政评价是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考察研究目标的达到程度。行政评价时必须注意不能只侧重实践价值而忽视理论研究,进而引起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成立有权威性的、成员相对稳定的评审委员会负责研究成果的评审,可以保证评审结果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都必须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科学的评价方法不是某一项具体的技术,而是一个科学的方法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9]。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选择或制作评价工具的方法。

●采集和分析评价数据资料的方法。

●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与检验方法。

●对评价误差客观原因和心理原因的分析与矫正。

●计算机技术与方法在评价中的应用。

在选择和应用评价方法时,要处理好以下关系[10]。

一是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关系。科学性是整个教育评价方法使用的基本点,缺少客观、严肃、规范的评价指标操作程序和分析方法,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就无从确保,研究成果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但任何科学、完善的评价手段、程序和模式若过于烦琐、脱离实际、不便操作,也会流于形式、束之高阁、失去效用。

二是自评与他评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应以自评为主,结合同行评议和行政评价。通过被评者作为评价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可使其对研究过程有透彻的审视和中肯的自省剖析,进而使评价过程成为研究者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提高完善的过程。同时也便于他评者与自评者之间相互沟通、取得共识,同行的评价鉴定意见才能更好地被研究者所尊重、吸纳。

三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种评价方法。两者相互印证和结合,才会使评价结论既有数据形态的量化分析,也有基于整体分析的质化的价值判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