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 第二节 教育测量研究法的质量指标(第4页)

第二节 教育测量研究法的质量指标(第4页)

因此,该测验的信度为0。86。

使用重测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两次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要适宜。重测信度的大小常常受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长短的影响,间隔时间过短,第一次测验记忆犹新,容易回忆出上次的答案,因而夸大了稳定性,间隔时间过长,被试可能由于经验积累、练习、成熟的影响,成绩就可能与第一次大有差别,因而降低稳定性。间距应多长,应视测验类型和准备如何利用测验结果而定。比如,测量人格、智力等相对稳定的特质的测验,时间间隔可长些,学业成就测验的时间间隔要短些。在报告重测信度时,一般要说明时间间隔及被试在此期间的有关活动。

②重测法适用于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难度测验。因为速度测验题目较多,测验有足够长度,时间较紧,被试无暇慢慢地回忆,所以第一次测验的记忆影响较少。

③应注意提高被试的积极性,由于重测法是把原测验再测一次,所以被试容易兴趣索然,采取不积极合作的态度,使第二次测验质量降低,所以,调动被试的积极性很重要。

(2)复本信度。复本信度是指用两个等值(所测特质、题型、题数、难度、区分度等方面相同),但具体内容不同的测验,在最短时间内,对相同被试先后施测两次,然后根据两次测验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

复本信度是衡量两个不同版本的测验的等值程度的指标,被试如果具备某一心理特质,那么,用性质相同而题目不同的两个等值测验来施测,结果应该具有一致性,否则的话,说明测验信度低。因此,复本信度也叫等值性系数。

其基本模式为:

这种方法是编制两份等值的测验(复本),先用第一种测验A对被试进行施测,接着(时距可短,两次测验接着进行)再用第二种测验B进行施测,然后求两次测验的积差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同上。

例11:对10名被试用两个等值的测验施测,测验得分分别用x和y表示,测验结果如下。求该测验的信度。

根据上面的计算方法,可求得:

因此,该测验的信度为0。78。

使用复本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复本法的关键是两个测验必须等值,即两个测验所测特质、题型、题数、难度、区分度等方面相同,只是具体内容不同。要编制这样等值的两份测验非常不容易。

二是两次测验时距宜短,以避免知识积累、练习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三是如果两次测验紧接着进行,要注意避免被试的厌倦心理。

(3)同质信度。上面的两种估计信度的方法,都必须对被试施测两次,然后计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同质信度只需施测一次。

同质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系数,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间的一致性。这里讲的是分数的一致,而不是项目内容或形式的一致。若测验的各个题目得分有较高的正相关时,不论题目内容和形式如何,测验为同质的。相反,即使所有题目看来都好像测同一特质,但相关为零或负相关时,这测验还是异质的。

①分半信度。分半信度是将测验中的测题平均分成两组(比如奇数题与偶数题),然后分别计算每一组的得分,并求两者的积差相关系数。

但是,求得的相关系数还不是同质信度,因为把试题分成两组后,试卷的长度减少了一半,这会降低测验的信度,一般来说,测验越长,信度越高,因此,求出相关系数后还需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加以校正。公式为:

式中rtt为分半信度,rhh为分半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

例12:15名被试在6个项目组成的测验上的得分如下,求该测验的信度。

解:分别求出被试在奇数题(1、3、5题)与偶数题(2、4、6题)上的总得分,如下所示。

计算得到:

于是有:

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

因此,该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925。

使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分半后两组分数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相同或接近,即两半测验等值。如果不满足条件,信度估计会出现误差。这时可采用下面两个公式来估计信度。

式中r为信度值,S2a与S2b分别为两半测验分数的方差,S2t为测验总分的方差。

式中r为信度值,S2d为两半测验分数之差的方差,S2t为测验总分的方差。

下面以弗拉南根公式为例计算测验的信度。

例13:15名被试在奇偶分半测验上的得分如下,求该测验的信度。

解: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

奇数题的方差为:S2a=20。12

偶数题的方差为:S2b=23。84

测验总分的方差为:S2t=81。4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