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法第二版电子书免费 > 第七章 教育实验研究法(第1页)

第七章 教育实验研究法(第1页)

第七章教育实验研究法

第一节教育实验研究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

实验研究是研究者从某种理论或假设出发,为突出研究的实验变量有意地控制某些条件,促使一定的现象产生,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教育研究目的,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教育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现象因果关系和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教育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某一教育影响与它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是检验某一教育理论或教育假设的实际结果。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教育实验是获得知识和检验理论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验区别于一般实验,它具有实验的根本特征,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变革和创新,主动采取某个变革措施,发挥实验研究的作用,探索教育内外部规律性联系和因果关系,从而发展教育理论。同时,教育实验又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活动,它是教育实践,所以,教育实验研究具备科学实验和教育实践两个层面的特征。

1。教育实验研究的科学特征

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它区别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其他方法,具有科学实验的三个基本特征: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和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1)因果关系的探讨。教育实验研究可以系统地变化教育条件,以观察因这些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相应教育现象和规律变化,从而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各种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调查研究以搜集、分析存在的教育客观事物或材料为直接认识任务,是对教育现状的认识和把握。实验研究是通过“若A则B”的正确性来说明“为什么”,从而推论因果关系的逻辑性,所以只有教育实验研究,才能揭示教育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2)自变量的操作。教育实验研究是为了变革现实、探索和创新,是要索取而不是消极等待研究现象的自然发生。因此,必须主动操纵自变量的变化。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和条件;自变量的操作,是指研究者人为地去干预和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进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条件,从而得到研究人员所要的结果。

(3)合理控制无关变量。教育实验研究中,为了探索因果关系,证实确实是自变量导致因变量的变化,就必须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的其他条件保持恒定,否则,就无法显现假设中提出的因果关系,实验也不可能有效度。所以,在教育实验研究中,需要有意识地考虑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和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控制无关变量,以达到合理控制无关变量的目的。

“控制”在教育实验中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研究对于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况的控制能力,包括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二是研究对于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三是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

2。教育实验研究的教育特征

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验活动,由于教育现象和研究对象的独特性,教育实验研究又具有与科学实验相区别的特征。

(1)研究归属是社会科学。一般认为,实验研究应归属自然科学实验范畴,但从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研究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实验范畴。

(2)研究目的是发展教育理论。与一般的实验研究不同,教育实验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科学的事实,而是为了通过假设检验和归因分析,形成教育的科学理论。

(3)研究对象是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教育实验研究是独特的教育实验活动,它研究的对象不是静态的自然事物,而是动态的、渗透着复杂的人的因素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联系、社会生活情境中进行的,带有情感色彩,受到人们活动的目的、价值观以及人的个性和活动的影响。

(4)实验环境是学校的特定生活场景。在实验条件方面,教育实验主要是在教育和教学的现实环境中进行,学生和教师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班级和学校中,离开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有些教育现象就不可能发生,所以,教育实验研究有时难以满足控制实验条件方面的要求。

(5)研究设计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从教育实验的活动系统看,教育实验既是一种研究活动,又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实践和科研活动的统一体。教育实验不仅要追求实验结果的解释力,而且需要追求实验结果实际应用的推广力。对于实验研究,通常是以量化的方式去设计实验和分析研究数据,但教育实验研究在具体方法的处理上不是以完全的定量描述去追求变量的精确度,而是通过定量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来描述教育变量之间的某种确定性关系,注重对教育变量的变化进程进行纵向的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教育实验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特点决定了教育实验既有定量实验的“科学性”,又具有定性研究的“实用性”,是两者的和谐结合。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功能和局限

教育实验研究是唯一能真正检验教育因果关系假设的研究,是教育理论发展的源泉和检验教育理论真理性的重要标准。教育实验作为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其功能由教育实验研究的本质特征决定,它能超越感性直观经验的局限,探索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并获得利用这些规律来预测和驾驭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能力。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1。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

检验现有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有意义的可靠信息,对现有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提炼、发展和完善。另外,实验研究便于测量,能得到量化的结果,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提供必要的基础。通过教育实验研究,能发现未知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不断加深对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2。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教育实验,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教育系统和教育环境,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

3。提供新教育理论假设应用于教育实践的操作程序

当研究者提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理论后,必须通过教育实验将理论转化成可操作的实验方案以付诸教育实践,才能切实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通过教育实验,一方面,寻求将这些理论具体化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操作程序;另一方面,实验的结果又将进一步检验、充实和完善这些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局限性

实验研究适合于研究自变量数目较少且清晰、可以分解并加以操作的问题,实验结果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测量工具。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验活动,一方面,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不仅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容易产生交互影响,而且研究者本身的价值观、态度、动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察和资料收集的方向,因此,教育研究涉及的价值判断将对实验的客观性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实验设计离不开现有分析手段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当现有的测量工具还不能十分正确、恰当地测量教育情境下的复杂行为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必然受到限制。另外,从统计分析和实验推广的角度来看,教育实验往往只能选择非常有限的样本(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因而难以代表全体或其他群体,所以教育实验研究存在不可避免的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问题。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育实验研究一般是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7-1表示。实验过程是实验者借助实验手段并操纵控制实验因素,刺激和作用于实验对象,并通过实验手段测量实验对象因实验因素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结果,收集实验反应信息,然后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分析获取的信息,得出实验结果。

图7-1教育实验研究的组成及关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