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法 张其志内容原文 > 第三节 观察研究法的实施策略(第2页)

第三节 观察研究法的实施策略(第2页)

3。做好物质准备

(1)如果观察要借助仪器,就必须事先对仪器进行检查、安装,以及使用的安排。

(2)印制观察记录表格,以便迅速、准确和有条理地记录所需要的材料,便于日后的核对、比较、整理和应用。

(二)进行实际观察

1。按计划进行观察

进行实际观察应尽量按计划进行,不要轻易更换观察的重点、超出原定的范围,致使离开了原定的观察目的。如果原定计划确实不妥,或观察现象有所变更,则应按计划中的应变措施或实际的变化情况随机应变,但目的只有一个,即力求妥善地完成原定任务,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成果。对观察到的现象应予以及时、客观的记录。在进行观察时要注意将一切可能对研究产生影响的现象都认真记录下来。为了提高观察效果,我们可以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并把它记录下来,写成日记。一则看看观察得仔细不仔细,描写得逼真不逼真;二则可以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观察材料。经常坚持这样做,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2。进行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1)选择最佳观察位置。一方面要力争处在观察的最佳视野;另一方面要保证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

(2)善于辨别重要的和无关的因素。根据科研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能获得有价值材料的重要因素上去,不为无关的、次要的因素所纠缠,提高观察效率。

(3)善于抓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每一种现象的出现,都要能找到引起现象出现的原因,使获得的观察材料具有科研的价值。

(4)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偶然的或特殊的反应。说明本质问题的是一贯性的东西,但是全面、正确地了解问题,偶然的或特殊的东西不是无足轻重的,它对于研究问题的动向,更具有启示意义。

(5)善于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教育科研中,观察对象往往是人,因此,在观察中陌生感容易改变观察对象的常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保持观察的正常状态。

(6)要注意对观察对象进行必要的反复观察。研究者在对教育现象或过程进行观察时,经常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详细观察才能得到客观全面的资料。一方面,被观察的现象或过程只有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观察才有客观性。对于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和过程,则不适于单独用观察法去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者无法复核和确定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要长期、连续、反复地进行观察,否则就不易分辨事物现象或过程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一贯的,哪些是表面的、哪些是本质的,哪些是片面的、哪些是全面的,等等。反复观察的次数越多,越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因而,重复观察可以较好地避免观察的表面化和片面化。

例如,在进行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中,集中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有一个学生有洗手的异常行为。当时正是甲肝流行,该生的行为是适应卫生要求的正常行为,还是属于心理不健康的强迫行为,只有反复观察才能得到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经过两个阶段(正处甲肝流行阶段和甲肝流行得到了控制的一个月以后)的反复观察。发现该生在每次开关教室门、收交作业本(他是课代表)、使用公共用具、与同学进行手接触后,都带有紧张的心理去洗手,并且一洗再洗,两个阶段的观察结果无区别。由此,才确认该生的洗手行为属强迫行为。通过与该生的交谈,说明他确有“明知何必反复洗手,却难以解脱不洗手就有一双肮脏的手”的心理重压。可见,只有经过反复观察,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三)观察材料的记录、整理分析和报告

做观察记录,应符合准确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要求,为此,必须及时进行记录,不要依赖记忆。

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对资料的初步整理,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主要任务是对记录进行修补。例如,改掉明显错误的地方,补充遗漏的资料等。初步整理的目的是使观察记录完整、清楚、准确。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的再次整理,进行编码、分类。编码是用分析的概念或者数字、符号对记录的文字进行标注。编码要根据研究的课题来设计。常见编码有:①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和状态的编码,其编码名称主要是时期、阶段、步骤等。②活动编码,即对经常发生的活动或者行为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编码。③策略编码,是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如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用“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来标注。④分类编码是在编码的基础上,把同一类编码的资料归拢在一起,装在文件夹里,然后在每一个编码题目的下面,标出资料所在的页码、行数等,并把各处的资料编上序号。

第三步,在整体把握观察事件的基础上,确定分析单位和进一步分析的分析工具与框架。

第四步,借助于确立的概念和分析工具,对原始资料进行量化处理(行为的分布统计和差异检验)、定性分析和建构理论。建构理论一般是建立扎根理论。所谓扎根理论,是指从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是:第一,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从资料中产生概念;第二,不断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第三,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第四,理论性抽样,研究者不断地就资料的内容建立假设,通过资料和假设之间的轮回比较产生理论,然后使用这些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第五,建构理论使理论中的概念本身得到充分发展,密度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而且理论中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他概念之间具有系统的、内在的联系,具有整合性。对记录资料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一般在观察之后进行,而定性分析则有两种:生产性分析和无生产性分析,生产性分析是指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同时进行;而无生产性分析是指搜集完资料后再进行分析。根据所记录内容,对文字性记录做归纳性描述,对数据资料做出定量统计,形成观察结果。最后写出科学观察报告。

科学观察报告的格式一般分标题、前言、正文和结尾四部分。

第一,标题要明确。观察什么应标出来,让人一看标题便能大致了解观察的对象。

第二,前言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主要写出观察目的和计划,其次是写明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和可能取得的第一手技术资料的测定及记录方式等。

第三,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首先要对观察得到的各种第一手资料进行叙述,然后分类进行归纳、整理。有些情况和数据尽可能采用表格方式表示,这样可以减少文字叙述的烦琐,使人一目了然。同时,通过图表的显示,有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最后再将归纳、整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到正确的客观事物的运行规律。

第四,结尾为观察报告的结束语。该部分常用理论对被观察的客观事物运动规律做出总结,并与传统的理论做比较,看是否有弥补、创新之处。

三、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观察与分析相结合

科学的观察不仅仅是被动地收集事实,更重要的是对事实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各种教育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在观察过程中,一定要与分析研究相结合,通俗地说,即要求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一是要摒弃一切先入之见,按照观察对象的本来面目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在不断的分析研究中把观察引向更深的层次。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得到高质量的观察结果。

二是要深思细察,善疑多问,面对观察事实进行分析,不断提出为什么。在分析研究中注视观察对象;不分散注意力,不漏掉细节。不轻易相信观察对象的变化,不急于下肯定性的结论。要在缜密的分析、比较、思考、研究中,提出结论或观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