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法是一门什么非常强的学科 > 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法的基本过程(第3页)

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法的基本过程(第3页)

四、教育行动研究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一)行动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中小规模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研究,它针对教育教学实际情景而进行,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具体应用有以下四个方面。

1。行动研究应用于学校管理及评价

学校管理是指为了达到学校的教育目标,对学校中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如班级控制与管理、学校控制与管理等,还可以考虑引入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这些正是行动研究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首先,行动研究有助于确定学校的工作重点。因为行动研究的诊断性评价机制,可以使学校工作在全面展开前就得到反馈信息,从而避免因一两位领导的决策失误而导致学校工作的损失。其次,行动研究可用于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因为它的形成性评价,保证了能不断得到与有关教师相关的意见,通过一系列的修改和调整,可以使规章制度变得更为公正、公开、公平。最后,行动研究可运用于学校管理的评价。因为它是一个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于一体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它的整个运行中,不仅有日常的观察记录、谈话录音、录像、开会记录,各处小结评定,还有研究人员对这一研究所做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图表显示等,因此,可以为学校工作的评估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总之,行动研究可贯穿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2。行动研究应用于学生个体发展的研究

学生的个体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过程的参与性,专家、教师、学生都是研究过程的重要角色,彼此之间的广泛接触和交往,非常有利于调动相互间的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对已确诊的问题进行补救,如差生的教育、态度的改变、不良心理的调适等,一旦发现某些学生产生学习上的问题,这种参与式的行动研究法,将集专家、教师的智慧,并在具体过程中与学生的实际反映进行调整补救,直至妥善解决问题。

3。行动研究应用于综合学习课程的研究

行动研究在课程发展研究中的运用比较早,可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如改革课程设置、开发校本课程等。行动研究在课堂中落实的人文课程体系及与此相关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师不再被简单地当作研究对象或研究的操作者而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相互之间的协作,也因承担着共同的任务,有着共同的目标而比研究前更协调。近年来,在国外,兴起基于网络条件下的综合学习的研究,即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并制订相应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这就需要对学生的信息能力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才可据此不断地修订、改进教学资源和课程。而行动研究着眼于实际,针对个别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一特点正是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因此,行动研究法运用于课程改革是有效的。

4。行动研究应用于新技术的教育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行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结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律中,首先,通过“调查”了解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其次,在“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设想基础上,制订出有指导、可实施、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再次进行“教学试验行动”,将设想与计划付诸实现,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程度的班级中运用,然后“观察行动的结果”并进行反思,将行动得出的一定的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并从应用结果中得出总结评价。

(二)行动研究案例

行动研究案例一:培养读诗兴趣、提高赏诗作诗能力的教育行动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

《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一栏中明确提出了“提高文化品位”的问题,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培养学生读诗、赏诗、作诗的能力。对此,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读诗与兴趣的培养》一文中,明确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充分阐明了诗歌对于提高人的文学素养、文化品位的重要性。

(二)班级语文学习现状亟待改变

好生云集的班级,语文学习状况并不乐观,学生对品位高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对诗歌缺乏兴趣,唐诗、宋词、元曲、新诗的知识少得可怜,讲诗不愿去听,诗集不想去看,就是读了诗,也一脸茫然,不知所云。研究人员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心灵需要诗泉来灌溉,他们的头脑需要诗歌来充满,他们的灵魂需要诗意来滋养。为此,决心为他们打开通向文学的最高殿堂——诗歌的大门,引导他们在那座圣殿里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培养学生读诗、品诗、写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的人,成为能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人。

(二)提高教师的诗的修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美化教学语言,创造诗意人生。

三、研究内容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1。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赏诗的能力。

3。教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作诗的能力。

(二)研究措施

1。培养吟诗的习惯。吟诵是学诗的关键,选择优美的诗篇和声情并茂的朗诵带反复让学生听,让诗歌从耳朵进入他们的内心,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朗诵诗歌的兴趣,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2。讲解有关诵读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引进竞争机制,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既对学生的朗诵水平进行评价,又进一步掀起朗诵诗歌的热潮。

3。传授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大量实践,利用课前五分钟和自习课让学生自由选择诗歌给大家讲解,讲完后大家评议或发表感想,共同赏析,共同提高。

4。引导学生写诗。首先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诗歌并不难写,每个青年都是诗人,心中都有澎湃的**,只要想写、敢写,就一定能写出诗来;其次指导学生从所鉴赏的诗歌中汲取营养,提高写诗技巧;同时教师也要身体力行,多创作诗,和同学们平等交流,发起写诗的**。

5。鼓励学生投稿,激发创作兴趣;编写班级诗歌合集,增强个人的成就感和班级荣誉感。

四、行动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