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86E。同伴推荐
可见,普通班学生对综合面试的认可度比少儿班还高,高达87。0%。相比之下,各个学校都在普遍选用的学业成绩考试,只有8。9%的学生选择。落差之大令人震惊。而对于国外使用较多的教师家长推荐、同伴推荐,选择者更是寥寥。
只有不到9%的学生愿意接受学业成绩考试,但是目前我们依然在100%地使用这种测试方式,这不能不引起所有教育者的深思。有教师在访谈中说:“还有就是对超常教育的认识,对于我们教师来讲,我们现在对超常教育认识还不太清楚,什么叫超常教育,什么是超常的孩子,我们在培养这些超常孩子的时候究竟该怎么培养,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楚。我觉得一般习惯上还是觉得学习好就是超常。”
题项2:
你认为在入学测试中,学业成绩能有效反映出你的综合素质吗?
A。完全有效 B。比较有效 C。说不准 D。不太有效
E。完全无效
结果如下:
表3-87你认为在入学测试中,学业成绩能有效反映出你的综合素质吗(少儿班学生)
续表
表3-88你认为在入学测试中,学业成绩能有效反映出你的综合素质吗(普通班学生)
可见,无论是少儿班学生,还是普通班学生,对学业成绩能反映其素质的认可度都不高。
(3)选拔年龄:小学五年级
题项:
学校超常教育从哪个学段开始选拔比较合适?
A。小学一年级 B。小学五年级
C。初一年级
D。高一年级
E。其他,请填写________
结果如下:
表3-89学校超常教育从哪个学段开始选拔比较合适(少儿班教师)
表3-90学校超常教育从哪个学段开始选拔比较合适(普通班教师)
可见,无论是少儿班教师,还是普通班教师,其中赞同小学五年级选拔的较多。教师们在访谈中提到:“这样可以免去小升初的麻烦,不用孩子再去浪费时间复习。”
(四)研究结论及比较
1。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对英才儿童的识别情况
(1)识别理念:为学生提供支持性环境
为什么要鉴别英才儿童,是为了进行甄别,还是为了选拔?这是解答英才教育的价值问题。英国在这方面的先行探索,特别值得我们关注。英国认为,其一,鉴定是一个系统化持续的历程,而不是特定时间一连串特定的考试;其二,英才学生的鉴定并不是标记,而在于提供给英才一个适宜性、挑战性和支持性的环境;其三,鉴定程序要公平、公开,并有弹性,要特别注意潜在的英才学生,比如一些低成就英才学生、英语非母语的学生、身体有障碍的学生、不同文化背景及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其四,鉴定程序要质性和量化相结合,并不断检视英才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转进和转出的机会。由此可见,英国在鉴别中,更强调给学生提供支持性环境;给每一个学生,包括不同身体状况、语言经验、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一点值得我们在识别时关注。
(2)对英才儿童的定义及识别标准
中国台湾地区有观点称:所谓的资赋优异是指有卓越潜能或杰出表现,经专业评估及鉴定具有学习特殊需求,须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措施之协助者。资赋优异包括一般智能资赋优异、学术性向资赋优异、艺术才能资赋优异、创造能力资赋优异、领导能力资赋优异、其他特殊才能资赋优异六类卓越潜能或杰出表现。
新加坡政府则认为,任何在以下某个方面超出常人的儿童都可被界定为“天才儿童”,如综合智能、特定的学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领导能力、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方面的能力、心理活动能力。
澳大利亚将英才学生定义为:“在某一个或数个领域中表现了很好的能力或潜在能力,极大地超越了处于相同年龄、相同文化或相同环境中的其他孩子。”天才指的是一个学生在下列四个领域中的一个或数个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自然能力,这四个领域是:智力、创造力、社会情感和感官运动。
美国联邦政府对“英才”的新定义是:“与具有相同经验的、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同龄人相比,具有杰出才能的儿童和青年,能够表现出高成就或有着取得更高成就的潜能。这些儿童和青年在智力、创造性或艺术领域展现了高超的能力,拥有不寻常的领导才能,或在特定学业领域拥有专长。”英才儿童的定义第一次不再使用“天赋”这个词语,而是使用了“杰出的才能”,暗示了儿童的这种才能是一种成熟力量,而不是一种发展中的能力。而且,此定义还强调了来自社会中各个阶层的英才,或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或来自不同的种族,或来自不同的经济条件的家庭等。
可见,大部分英才教育国家或地区,对英才儿童的定义包括以下方面:智能、学术能力、创造性思维、心理能力,此外,领导能力和视觉艺术方面的能力也被关注。
(3)识别程序及主要工具
这里我们仅以美国的选拔为例。美国各州英才儿童的选拔政策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推选政策,二是标准化测验政策,三是非正式选拔政策。
推选政策主要包括自我推选、父母推选、教师推选、同伴推选等。其中,教师推选法是各州最常用的一种推选方法。
标准化测验政策主要包括智力测验、性向测验、成就测验和创新能力测验。
第一,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选拔英才儿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分为两大类——个别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