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修养既包括方面的陶冶和锻炼 > 第二节 教师的道德修养(第3页)

第二节 教师的道德修养(第3页)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一般来说,中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道德、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要把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专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既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又不能单凭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判学生的优劣。在我国的现实教育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的学校和教师仍然把单纯追求分数作为最终目标,而忽略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至于“高分低能”的大有人在。因此,学校教育要让分数“淡化”,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一本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10岁的女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便哭着拿着写满2分、3分的记分册,恳求她的妈妈搬到一个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就是因为学校的老师,对人的表现只确定在知识的评分上,以致形成一种习惯性看法,一个学生得了好分数就是有用的人,得了不理想分数就毫无作用。这种错误的看法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教育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哪怕只是忽略了其中一个环节,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人民日报》袁文新的文章,反对“全民奥数”,称这是孩子们的噩梦: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变了味的奥数,亟须走出功利主义的泥潭和应试教育的误区。

(二)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1。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格

教师的人格有着特殊的力量和教育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人格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因此说,教师不仅是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求科学知识。教师这种精益求精的好学精神对培养学生谦虚、积极上进的品格能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还要求教师具有活泼向上的心态,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的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热爱生活勤奋工作。在教育工作中能与人为善,善于与人相处,这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效仿的榜样。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

教师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的教育,为他日后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教育必须贯穿于学生整个的读书、生活和成长中,要求学校教师和家庭共同努力。

一是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现在的青少年一代,肩负着发展中国、强盛中国的历史使命,他们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是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将是普遍现象,只有不服输,在学习上才能做到刻苦,增强在竞争中的本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运用竞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提倡团体竞争;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二是教师应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的活动。如校园劳动、社会义工活动、远足旅行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意志,体会快乐。

有什么比当教师更幸福的呢!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北京四中教师丁榕(全国优秀班主任)就琢磨:怎么让学生在假期获得更多的知识?听说北京远郊十渡地区山川秀丽,名胜古迹多,可以带学生们骑车去。可她又想:离城二百五十多里远,带一大帮才十四五岁的孩子,一路上吃喝、安全……一系列的事儿怎么抓啊?

她和学生商量。“太好了,丁老师,咱们一定去!”小家伙们个个欢天喜地。丁榕又找学校领导、找同事、找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领导和家长表示愿意在各方面支持这次活动。有的家长帮助找汽车运送食物;有几个教师主动提出愿和丁榕一块去;校办厂的工人师傅主动承担了检修自行车的任务。全班学生也对这次“远征”作了周密安排,谁管生活、谁管学习、谁管安全,各负其责。

放假的第一天,一支由五十多人组成的自行车队浩浩****地从四中出发了。在“卢沟晓月”下,他们重温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历史;在周口店北京猿人石洞前,他们学习了恩格斯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从云居寺的藏经板,他们看到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光辉;十渡迷人的自然风光,使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大地是多么美好。

一周后,当丁榕带领全班学生骑自行车从离城二百五十多里的远郊房山县山区安全返校时,教师们称赞道:“丁老师可真不容易,为学生她能豁出个人的一切。”

回校后,孩子们人人围绕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的主题、画画、作诗、记日记、写作文,还写了反映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新面貌的调查报告。每个人都带回许多昆虫、植物、岩石标本。孩子们说,这次旅行是他们终生难忘的生动一课。

(丁榕:“有什么比当教师更幸福的呢!”,http:sbedu。chushiteacher3。asp?wai=104,2013-4-23。)

三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心理上要独立,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孩子要自己去思考,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才能独立思考问题,才能有主见,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只有这样当他走上社会时,才能正视自己,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去创一番事业。

3。培养学生创新品格

21世纪的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不仅能够处变不惊,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创造,去获得成功。这将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与前途,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特别注重创设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格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教师,其本身也有个性。而教育民主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以自己的个性特征为标准,对于与自己相近的个性品质就鼓励发展,否则就反对或压制。在这点上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都能充分地展示自己,个个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反之,如果无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但达不到培养心智、发展能力的目的,反而会限制学生潜在才华的开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挖掘学生自身优秀个性品质的潜力。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接纳学生提出的各种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的探索行为;要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不论对错、正误,都要以肯定的态度加以接纳。要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学生以不同方式来理解事物。对有些问题能提出超常见解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和重视。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克服一切自己说了算、要求学生毫无分辨地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不民主的做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亲自探索,能够从几种观点中独立地得出结论或保留怀疑,进而发现新知识,形成新观点。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地思考、质疑、创新。

二要教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策略。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①头脑风暴法。通常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②发散思维训练。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③直觉思维训练。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是不经过明显的推理过程就得出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④自我设计训练。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⑤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教师在组织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时,一定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三要激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当探索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如果这种探索失败了,不指责学生,而是充分肯定他们的进取追求精神,并与之一起探讨失败的原因,使其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在今后的探索中,仍然可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各种想法而无需压抑。在这方面美国的教育我们可以借鉴:当我们看到以下论题时,很可能以为这是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例如,“中国的昨天与今天”“我怎样看人类文化”“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实际上,这些都是美国小学生的作业题。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美国教育在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创新能力上,是有自己一套做法的。他们反对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引导,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既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又引导学生扩展其关注的视野,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进行新的知识创造。[4]

五、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它包括: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倡导“为人师表”就是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立教。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教师应在道德行为上保持高度的自觉性。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是对教师个人人品的一种总体要求。在思想作风上教师要努力做到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切忌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在工作作风上,教师要努力做到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切忌马马虎虎、拖拉推诿;在待人处事上,教师要努力做到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切忌两面三刀、虚情假意;在生活作风上,教师要努力做到端庄稳重、亲切大方,切忌不拘小节,举止轻浮。此外,教师要坚决杜绝社会丑恶现象的侵蚀,不酗酒、不赌博,不参与迷信活动,在与异性学生交往中注意行为检点,尊重对方的人格。上述的基本要求,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要求都是一样的。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是一种无形的但又十分重要的,能给学生打下深刻烙印的教育因素,每个教师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衣着得体,美育并举

作为有知识、有教养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现代美学认为,服饰的美在于它能够充分显示出人的个性。教师的服饰应显示出教师的个性,而教师的个性与职业密切相关。教师的外在仪表应有美感,衣着、发式整洁大方、端庄得体、和谐统一,使之适合自己的体型、性格、年龄和教学对象。如果教师衣着不整,会对学生留下生活懒散,精神颓废之感。如果教师醉心雕琢,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就会招来学生的好奇与非议。因为教师需要的是庄重、朴实,符合自己职业身份的衣着。教师的仪表还应具有时代感,过于保守和落后于时代的穿着都是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宜的。所以,教师的衣着应体现出时代的气息,当然也不能过于追求时髦,标新立异。

总之,能够增加教师的风度、气质并与自己的风度、气质相一致的服饰,才是美的服饰,能够最大限度地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在美体现出来的服饰才是美的服饰。

(三)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在语言文明方面,教师要用文明、健康的语言,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喜欢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形成对教师的反感、厌恶,从而厌学、逃学,给德育工作带来影响,甚至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教师的行为举止要端庄得体,文雅适度,举手投足,都应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礼貌。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精神。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上的教态,要稳重,表情丰富,亲切,显示出一种文化修养,教师高雅自如、利落洒脱的教态,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当然,举止文明是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其底蕴的。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上。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5]。所以,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无论是在校内的教育工作中,还是在社会活动中,都要表现出高度的文化修养,要力戒狂放无节、拘谨失措、粗鲁等种种表现。在与人交往中通过礼貌待人反映出自身的文明修养,体现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只有这样在学生面前和社会上才能树立起教师的威信。

这是高尚师表形象的重要体现。任何一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都是对教师职业神圣性的亵渎,任何贪、占、懒、散,都是对教师形象的玷污。尽管现在社会上存在着种种不正之风,许多行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良风气,但是,对于教师来说,特别需要自尊自律,要珍惜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珍惜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所以,教师要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要严格按收费标准收费,不收取学生的礼物,不得利用师生关系向学生家长索取利益,不向学生推销商品,获取利益。

(五)团结协作,尊重家长

1。与同事团结合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