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职业道德六个基本内容 > 第二节 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02(第4页)

第二节 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02(第4页)

(9)某某品德不好,是全班最差的。

(10)你不认真学习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同学。

五是用语文雅,讲话文明,教学过程中即使情绪高昂也不可讲脏话、粗话,尽量选用文雅的词汇,努力回避不雅之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做到:不讲粗话、不讲脏话、不讲黑话、不讲怪话、不讲废话、不讲别人的坏话。

(2)教学肢体语言规范

心理学研究表明,肢体语言所传达出的心理信息和人际交往效果是有声语言的四到五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那些并不为教师自身所意识到的体态语言、肢体语言长期形成了某种教学的风格或氛围,潜移默化地深刻影响着班级风气、教学氛围、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处世风格。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肢体语言不容小觑。

教师要做到肢体语言规范,首先就需要了解清楚经常使用却一般不易觉察的具体的教学肢体语言。然后认真对照、反思,而后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加以调控与调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做到肢体语言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诸多方面的内在契合。

有研究对教师常用的肢体语言及其内在的含义做了如下整理:

·头部侧向一旁——对学生的观点、见解、意见有兴趣

·头部挺得笔直——对学生的观点、见解、意见持中立态度

·低头——学生的观点、见解、意见不感兴趣或持否定态度

·肩部舒展——自己有决心并体验到自己的责任感

·肩部耷拉——心情沉重,内心感到压抑

·肩部收缩——正处在气头上

·肩部耸起——正处于惊恐之中

·用手指蹭蹭鼻子下方——有些局促不安

·双手抱住胳臂——内心需要保护

·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在讲台上来回走动——深思、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正视学生——友善,诚恳,自信,笃定

·搔头——迷惑或不相信

·笑——同意或满意

·咬嘴唇——紧张,害怕或焦虑

·抖脚——紧张

·身体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大家可以对照后多加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哪些常用的肢体语言?这些肢体语言向学生传达了哪些不尊重、不关爱、不公正的负面信息?自己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人的眼睛与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心灵的世界。

——爱默生

在肢体语言中,教师的眼神是最“传神”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运用得当往往能够撼动人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且深入心灵的教育功能。那么,对于教学眼神的运用,教师应该遵循哪些伦理规范呢?

第一,尊重和信任。教师在课堂上看学生的眼神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折射出教师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态度、不同评价,教师眼神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价值观。

第二,保持精神饱满,目光有神,不可把不好的心情带进教室,不可目光呆滞、黯然无光、情绪低落。

第三,协调一致。教师的目光要与教学内容一致,能够恰当地表现教材的内容。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目光也要随之变化。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配以适当的目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的目光还要与课堂气氛、教育对象相一致。如在热烈的课堂讨论中,教师突然瞪着眼训斥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学生莫名其妙;又如用锋利的目光盯住正在回答问题的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惊慌失措。因此,教师运用目光时要考虑到具体的运用环境,注意其中的特殊要求。

第四,顾及四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目光要照顾到班上每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学会调整方向,照顾各个角度。一是纵向角度,即教师视线上下角度问题。教师视线太低,只能看到前几排学生,照顾不到后面大多数学生;眼睛仰视,又会使学生感到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正确的方向是,眼睛保持平视,并且把自己的视线落在教室中排偏后的学生身上。这样,既可弥补因空间距离带来的沟通缺憾,也不会使前排学生受到冷落。二是横向角度,即教师视线左右角度问题。教师上课时,绝不要长时间把视线停留在某一点上,应该从左边扫视到右边,然后再从右边转向左边。当然,也不要太拘于此,要尽可能自然些。

第五,注视恰当。教师在注视学生的课堂行为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注视行为,不同的注视行为对师生交往的性质和交往的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注视可分为公事注视、社交注视和亲密注视三类。公事注视是用眼睛看着对方脸上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的三角部位;社交注视是用眼睛看着对方脸上的以双眼为上线、下顶角到嘴部的三角部位;亲密注视是看着对方的双眼和胸部之间的部位。教师批评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采用社交注视,那么,尽管讲话是非常严肃的,但这个学生也可能在听你训话时候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态度,因为这种注视会削弱教师有声言语的严肃性;若采用亲密注视,就会使学生感到窘迫,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话产生抵触情绪。在此情境中,如果教师采用公事注视,再加上教师的有声言语,教师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影响[31]。

于漪

眼睛,心灵的窗户,我们做教师的须精心了解、审慎研究,洞察其中的奥秘。小陆的眼睛是双普通的眼睛,不过稍有些近视而已,在和他接触的不长的时间内,这双眼睛可起了不少变化。开始,我给他们上课,他的目光时聚时散,时而恍恍惚惚。从这双眼睛中,我看到了他学习漫不经心,对语文缺乏兴趣。我很着急,多么想通过精彩的讲解、有趣的练习,把他牢牢地吸引住。然而,虽做努力,收效不大。打开他的作业,我更为焦虑,最常用的“吃”,也要写成“口气”,300多字的作文别说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单错别字就有10个。课后我常问他懂不懂、有没有问题,他总是先点点头,再摇摇头,手朝同学肩膀上一搭走开了,眼睛里没有表情。有一次,我严肃地找他谈心,指出他上课没有真懂,提不出问题是未开动脑筋的缘故,不积极思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起初,他目光呆滞,慢慢地,目光中增添了怀疑的色彩,仿佛说:“真是这样吗?”“不信,你试试看,上课越认真,越能发现问题。”我鼓励他说。说起来真怪,大概半年左右吧,不知不觉地小陆上课的眼光聚拢了,集中了,稳定了。他听得入神时,不仅眼睛发亮,注意着我,甚至嘴也微微张开,我讲到关键处,若朝他一瞥,他也不再躲闪,而报以不易察觉的会心的微笑……

眼睛,心灵的窗户,你是多么富于变化,怀疑、信赖、期望、渴求、欣喜、调皮……学问不浅啊!面对着几十扇各具特色的“窗户”,我必须精细地加以观察,通过它们打开幼小心灵的秘密;我要学会敏捷地捕捉他们在课堂上瞬间的变化,适时适量地播撒智慧的种子,开启求知的欲望,创造良机,让学生施展聪明才智[3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