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比较教育学朱利安 > 第一编05(第1页)

第一编05(第1页)

第一编05

最后是资料的分析与问题的解释或假说的检验。这是最难的一步,研究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想象力。在跨国教育研究中,有一点值得指出,即由于历史的变迁,字词的含义可能发生改变,这可能导致研究人员错误地理解历史上的教育现象,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通常,历史法是定性的、人文主义的方法,但是由于“科学方法”的影响,定量的历史研究现在也很流行,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当然,内容分析法本身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研究方法。它可以用在历史研究中,也可以用在其他研究中,下面就讨论这种研究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节比较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在跨国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来检验各种有关教育与社会的假说。[108]它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系统地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明显的传播内容就是指任何形态的,可以记录、可以保存,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传播内容的形态可以是文字的(如报纸、杂志、书籍和文件)和非文字的(录音、录像和照片),还可以是形体动作(姿态和手语)。内容分析就是要通过对直接内容的分析来研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态度和效果。它的分析过程有特定的格式和程序,分析结果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在比较教育中,我们可以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各国的教育法令、教育期刊、教科书、电视教育节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以及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情境等。

内容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资料进行分析,以取得量化的结果;二是根据课题的要求,设计系统化的分析模式,把各种内容分析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并定量地说明研究的结果。

一、资料的量化处理

资料的量化处理的步骤包括:内容抽样、分析单元的确定、类目的确定、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

1。内容抽样

内容抽样就是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当待分析的材料较多时,就需要从分析材料总体中抽取内容分析的样本。内容分析抽样首先要明确界定总体,其次要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抽样通常涉及三种方式:①来源抽样,即对资料的来源进行取样,如选择哪些学术期刊、教科书或电视节目进行分析。②日期抽样,即选择哪一段时间的资料进行分析。③分析单元抽样,即确定抽取资料的单元,如某篇文章、某页或某段。例如,为研究近年来美国的比较教育研究状况,可以选择对1985年以来《比较教育评论》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不包括书评)进行分析,显然,这里包含三种抽样。

2。分析单元的确定

在内容分析研究中,分析单元是在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或最基本单位。它可以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子或字数,也可以是电视节目的镜头。在分析上述《比较教育评论》时,可以以“篇”为分析单元。

3。类目的确定

内容分析的基本做法就是要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用分析单元进行系统评判,记录各类目所表现的客观事实。分析的类目就是根据研究的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方面或角度。它可以是前人已经设计的分类系统,也可以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的。

为了保证内容分析工作的客观性,在设计分析类目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类目必须在进行具体评判之前预先确定,不能边分析边适应性地修改补充。第二,在一次分类中,分类标准只能有一个。类目的含义要明确,而且各类间彼此要相互排斥,不能出现某分析单元既可归入这一类目又可放入另一类目的现象。第三,分类方法要使每一个分析单元都有归口处,不能出现某些分析单元无处可放的现象。在分析上述《比较教育评论》时,可根据各篇文章所处理的对象国的数目之不同而把类目确定为“单一国家”和“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以查明真正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所占的比率;还可以根据所研究的教育的层次划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种类的教育(如扫盲计划)。当然,这里的类目应严格界定,比如,限定中等师范教育归入中等教育,高等师范教育属于高等教育。

4。评判记录

在确定了分析单元、制定出分析类目之后,就要逐一阅读所抽取出的资料,并按确定出的类目对其进行系统评判和记录。评判一般只能记录某类项目之有无、长短或大小等明显的客观事实,必须避免使用主观的、价值性的词语,如好与坏、善与恶等。例如,在《比较教育评论》中,一篇专门分析中国教育的文章应判归上述的“单一国家”类目。

5。信度分析

内容分析中的信度分析指的是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越高,内容分析的可信度也越高。内容分析必须经过信度分析,才能使结果可靠,可信度得到提高。通常,在内容分析研究中,是由研究人员本人作为主要评判员,同时安排一名或数名其他人员作为助理评判员。

内容分析信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评判员数目,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员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

上式中M为两者完全同意的类目数,N1和N2分别为第一评判员和第二评判员所分析的类目数。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所有评判员两两之间的相互同意度的平均值。例如,某研究共有10个类目,两位评判员评判一致的类目有9个,则可算得相互同意度为0。9,信度为0。9。根据经验,如果信度大于0。9,就可以把主评判员的评判结果作为内容分析的结果。

二、量化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分析,我们得到了有关分析材料的数据。根据研究目的,我们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如,计算次数分布、百分比、比例和相关系数等。

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我们可以按照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对来自不同文化、国家的有关内容资料做客观、系统的量化处理,取得量化结果,然后把这些结果按一定的模式加以比较。根据数据资料的时间特点,可对数据资料内容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比较分析的基本模式如图6-2所示。[109]

图6-2比较分析的基本模式

图中A、B代表不同对象的资料来源,它们的样本用X(A)和X(B)表示;Y则代表类目项,即A与B的共同测量标准。

1。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对来自不同研究单元同一时期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它可用于:比较不同国家教育电视节目设计思想和制作技巧上的异同;比较两国各自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流派的学术观点之异同;比较各国中小学各类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上的异同;比较各国教育法规。

2。比较动态分析

比较动态分析就是对来自不同研究单元特定时间过程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显然,这种方法可用于处理比较历史法的资料。例如,通过比较分析欧洲国家和日本的教育现代化过程,找出该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各国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的独特表现;在不同文化传统下,探讨“教育”和“教学”这两个术语含义的历史演变过程;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法规文献的研究,揭示各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教育法规中稳定不变的成分;通过对一些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国家主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以及将来的趋势。

3。跨国传播研究

一个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通过第三国实现的,有时则以世界趋势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某种教育思潮成为跨国意识形态。应用内容分析法,可以对某种教育思想、理论、制度或实践在它的发源地、影响的中介国,以及受影响国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这种具体表现反映在教育法规、教科书、教育方法、政策报告、学术论文及著名教育家的著作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