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大辞典顾明远1998年 > 学校制度亟待研究改革1(第1页)

学校制度亟待研究改革1(第1页)

学校制度亟待研究改革[1]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也称学校系统,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2]学制的制定对国家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学制的沿革

新中国的学校制度是1951年制定的,但从中小学校制度来讲,基本上沿用1922年的旧学制,至今已近90年的历史。虽然中间经过几次变动,但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学校制度实际上存在两个系统:一是老解放区的学校系统,二是新解放区经过初步改造的旧学校系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一系列重大社会改革运动,旧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系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状况。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10月1日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出:我国原有学制有许多缺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没有应有的地位;初等学校修业六年并分为初、高两级的办法,使广大劳动人民子女难以受到完全的初等教育;技术学校没有一定的制度,不能适应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要求。

新学制分两个系统:一是正规学校系统,二是成人业余学校系统(见图1)。正规学校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7岁儿童),初等教育(修业年限5年,实行一贯制,招收7岁儿童),中等教育(包括中学,修业年限6年,分初、高两级,工农速成中学,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成人业余学校系统,分为青年和成人初等学校,业余中学;另有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

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系统

新学制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新学制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首先是工农劳苦大众和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针。为了弥补工农干部在革命战争时期缺少受教育的机会,还特别为工农干部设立了工农速成中学。这是从苏联建国初期在大学设工农速成系学来的,目的是用较短的时间为工农干部补习中学课程,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接受高等教育。

第二,新学制为适应培养大量国家建设人才的需要,明确规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在学制中的地位,并重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新学制中还规定了各类技术学校附设短期技术训练班或技术补习班,体现了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方针。

第三,新学制中规定设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在高等学校附设专修科、先修班和补习班,保证青年知识分子和干部有再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不再四二分段,使广大工农子女能够接受完整的初等教育。

但在实行过程中发现,要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小学五年一贯制还有困难,因而小学仍保持六年学制,初、高两级分段。后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好转和教育的普及,六年也就不再分段了,小学恢复了六年制;工农速成中学也随着工农入学机会的增长而在1958年前后停办。因此,中小学实际上沿用了1922年的旧学制。[3]

“**”中曾根据毛主席提出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改革”的指示,把中小学学制缩短为八年,即小学四年、中学四年。后延长到九年,即小学五年、中学四年。

“**”以后,大家都认为,中小学学制过短,不能完成基础教育的任务,所以又逐渐回到六三三学制。但许多地区,因为师资缺乏,仍然实行小学五年。直到新课程改革,大多数地区小学才逐步改为六年,有些地区认为小学五年、初中四年更为合理,就一直保持小学五年,例如,上海市就是采用五四学制至今。

“**”中,职业技术学校受到极大的破坏,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被取消,“**”后虽然竭力恢复职业技术教育,但学制非常混乱。

今天的高等教育也已经完全改变了1951年学制规定的状况。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同时发展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的结构,无论在层次结构还是在专业机构上,都有了新的构成。

二、我国亟须研究制定新的学制

对于我国学制安排,学术界一直很关注,认为有必要认真研究,制定和颁布新的学制。为什么有这个紧迫性?原因如下。

第一,一国的学制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它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1951年的新学制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已经不适合于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教育发展战略及方针。同时,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已经完全不同于1951年时的新学制,有必要重新制定新的学制。

第二,学制需要符合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今天的儿童已经大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许多研究表明,今天的儿童发育比半个世纪前的儿童要早,他们的智力比过去发达,在社会信息化环境下,他们吸收知识的渠道丰富多样,各年龄阶段的特征有所变化。这就需要对旧的学制进行调整。例如,入学年龄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从七岁调整为六岁,各学段也需要有所调整。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盲众多,工农干部在革命战争中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全国初等教育尚未普及,当时的学制一方面要考虑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又要培养专门人才。因此,当时的教育还属于精英教育时代,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时为了使工农干部接受教育,又专门设置了成人业余教育系统,对他们进行补偿教育。21世纪之初,我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时代,业余教育从补偿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这些特征应该在学制中得到反映。

第四,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学习化社会。不久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将是必由之路。新的学制应该反映终身教育的新理念。

第五,《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也需要在学制上创新。制定新的学制,可以从制度上保证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战略主体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达到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