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大辞典顾明远1998年 > 解放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金钥匙1(第1页)

解放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金钥匙1(第1页)

解放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金钥匙[1]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30周年,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取得的成绩是空前的。本文不可能列举30年来教育取得的伟大成绩,但可以概括起来从观念的转变、事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科研的繁荣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观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成果是思想解放,从而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打破了禁锢思想的精神枷锁,才有党的总路线的转变,才有改革开放的政策。

最近读了时任科委副主任吴明瑜回忆1977年为全国科学大会筹备的情况,了解到那次大会对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之深远。[2]邓小平同志在那次大会上的讲话有两个重要的论断:一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二是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这两个论断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知识界的命运。从此,中国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征的道路,同时迎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

教育界也不例外,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教育一直被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历次政治运动总是先从教育领域开始的,知识和知识分子不被重视。“**”以后,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首先提出人才问题。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国科学大会也就是在邓小平同志这个思想指导下召开的。1978年召开了“**”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在大会讲话,再一次强调知识的重要,号召青年学生自觉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提出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1979年夏天,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通过讨论,大家虽然对教育本质属性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有一点是共识的,就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对于社会,不仅有政治的功能,还有经济的功能、国防的功能、文化的功能等。教育要为社会的物质文明服务,还要为社会的精神文明服务。因此,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两大功能,而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实现的。只有个体得到发展,才能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的本质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

30年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人才的重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有高层管理人才、科学技术人才,还要有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在第一线生产的劳动技术人才,也就是说,只有全体公民的素质得到提高,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因此,我们要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了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框架中,并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教育本质和功能的深刻认识。教育首先要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是每个人享有的权利;同时教育要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使我国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能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只有国家强盛了,公民自身也才有充分发展的条件。30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辩证关系。

从“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到“科教兴国”“教育先行”战略,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是30年来教育领域最大的成绩,它指导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深入的改革。

二、事业的发展

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短短30年,我们就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基本扫除了文盲。这在许多先进国家都差不多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才完成。而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在农村人口占70%的情况下,在人口高峰期实现这两个基本的。这也是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实现的。1985年,在做出决定用15年时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许多专家是有疑虑的,怕在我国当时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不能实现。但结果是实现了。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已由政府包下来,全部免除学杂费并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城市义务教育也从今年开始免除学杂费。

高中阶段有了很大发展,2007年毛入学率达到66%。

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大众化阶段。1978年,在校学生只有85。6万人,2006年在校学生为1849。31万人(包括成人高校学生约达2500万人),毛入学率从1980年的2%到2007年达到23%。[3]世界一流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学位制度,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建立起来的,也是在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下建立的。他在1978年科学大会开会前就提出要恢复研究生制度,恢复教师职称制度。1980年,五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开辟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1980年,全国只有研究生18830人,2006年达到110。47万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职业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虽然前几年一度有所削弱,但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很快得到发展。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接近1600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约40%。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近1000万人。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远程教育在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是30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全体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1980年为5。33年,2005年达到8。5年。我国已经由一个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今后的任务是要建立人力资源强国,为建设我国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制度的创新

30年来的教育成就离不开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持续发展。1977年恢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就是在思想解放以后的重大改革。这次改革一扫“读书无用论”的乌云,使各级教育都恢复了正常。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更是拉开了教育全面改革的序幕,实现了全党全国在教育思想上真正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4]

教育改革可以分为宏观的领导体制改革和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两个层面。教育领导体制改革主要是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这一体制的确立,调动了各级办学的积极性。

基础教育方面,中央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建立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新体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在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在短短的15年时间内得以基本实现的。在这期间,我国重新建立了基础教育督导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次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使它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中国的实际;在学校内部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度、教师聘任制度,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高等教育方面,进行了招生考试制度、收费制度、分配制度、教师聘任制度、后勤社会化制度等一系列改革;20世纪90年代开始又进行了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针,把原来分属中央各部委和企业举办的学校改为中央教育部直接管理或由地方管理,使高等学校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转变为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在改革中有了跨越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根据中共中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开展“211”建设工程,建立了一批重点大学;在几十所重点建设的大学开展“985”工程,使高等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全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累累,累计获得55%的国家自然科学奖、64%的国家技术发明奖、54%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更是约占全国成果的80%,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等也有许多重大改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开展了教育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教育只有政府法规法令,除宪法规定的教育条款外,没有一部教育部门法。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呼唤着教育立法,也为教育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1986年4月12日,我国第一部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经过全国人大六届第四次会议通过颁布,以后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6年又修订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制日臻完善,使我国教育走上了以法治教的轨道。

以上说明,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是这30年来的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没有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因此,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是30年来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成绩。

四、科研的繁荣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可以说没有多少教育研究,一本教育学唱独角戏。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教育科研的春天,教育科学研究蓬勃地开展起来。经过六个五年计划,我国涌现了大批科研成果,创建了许多新兴学科,各地建立了教育科研机构,成长了一支科研队伍,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30年来,我国教育科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育科研走出了书斋,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理论研究,为国家的教育决策服务,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服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教育科研仅仅局限于师范院校的少数教学、科研人员,而且只研究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等微观教育问题,很少研究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宏观教育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科研界从第一天起就开始对教育的本质、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引进国际教育新理念、新经验,研究学校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改革。许多科研人员还走出学校,走到基层,开展了各种实验研究。

第二,教育科研走入了群众。改革开放以前教育科研队伍很小,只有几所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教师从事业余的研究,全国除少数设立于大学的外国教育研究机构外,没有单独的科研机构。据统计,1979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时,全国教育科研人员,以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教师为主,总共不足400余人。30年来,我国不仅有了一支庞大的教育科学研究队伍,而且教育科研成了广大教师促进自我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