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大辞典顾明远1998年 > 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第2页)

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第2页)

三、对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正确理解

从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已经十分清楚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含义。但是为了理解得更确切,还需要针对日常工作中的一些不确切的解释加以澄清。

(1)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要通过劳动教育进行,但它不等于劳动教育。不少同志容易把这两者混淆起来,应该予以澄清。劳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新人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它不等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劳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包括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它与德育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思想教育。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不同于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有的地方是作为劳动教育同义词使用的,是劳动教育在中学阶段实施的一门课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中规定:“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艰苦朴素、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可见,劳动技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目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劳动技术教育又多了技术的因素。也就是说,到了中学,劳动教育要和生产技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生产技术教育既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又学习简单的生产技术知识和技能,使他们不仅树立起劳动观点,而且具有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特别重要的是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的观点,使学生在就业的技能上和心理上有所准备。

(3)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也不等于综合技术教育。按照马克思的表述,综合技术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列宁把综合技术教育概括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了解一切主要的生产部门”。按照两位革命导师的解释,我们可以把综合技术教育理解为主要是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教育,又不同于主要目的在于思想教育的劳动教育。

(4)以往还有不少同志把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倡的学工、学农、学军理解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也是不对的。毛泽东同志的意思是,不应把学生整天关在学校里,应该让他们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社会上有工、农、商、学、兵各式人等,要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是怎样生活和怎样工作的,以便将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这也还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还不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真正含义。

应该说,前面说到的几种教育,即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学工学农学军等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有联系的,它们都是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但不等于就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说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是两者的结合,则前面说的几种教育也还是属于教育的范畴,不是两者相结合的范畴。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有更高的起点和要求。前面我们已经充分地阐述了它的含义,现在我们再概括地总结一下。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要使整个教育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这一段话是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结束以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的,它对我们理解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既有宏观的要求,即把教育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又有微观的要求,即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前者是通过后者来实现的,而后者只有在前者指导下才能做得到。

四、在学校中如何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理解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刻含义,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的时候就有了方向,就不会简单地把教育和劳动相加,而是要使它们有机地结合。我想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第一,从国家来讲,要使整个教育事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建立一整套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制度。这件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多年,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算起已有5年的时间。《决定》中指出: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要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几年来,教育改革是有成绩的,但教育制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从这方面来讲,我们的改革远未完成。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教育事业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这样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才能得到保障,当然要继续地、积极地调整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中等教育的结构,使它们更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从一个学校来讲,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需要做好下面几件事。

(1)认真搞好教学。根据现代生产的要求,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首先要求劳动者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因为它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础。因此,在学校里,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牢固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那种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搞好教学对立起来的认识是不对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绝不是单纯增加学生劳动的时间,更不能用生产来冲击教学。

(2)对学生进行生产技术教育,让学生了解现代生产的基本过程,并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进行生产技术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由浅入深地进行。小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观工厂、农场,了解最基本的生产工具,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劳动的。要让中学生通过劳动技术课了解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要向学生介绍能源问题、机械化自动化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要让学生掌握某些生产技术的符号和图表等。生产技术教育,或称综合技术教育,不仅要通过劳动课或劳动技术课来进行,而且要通过各科教学来进行。在理科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各种原理时要尽量联系生产实际,要使学生通过课内课外各种渠道获得现代生产的知识。

(3)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使学生学会使用最基本的生产工具。生产劳动的安排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不同。小学生,主要通过手工劳动课和参加力所能及的辅助劳动,学会使用剪刀、铲子、锯子、榔头等最简单的工具,学会浇花、饲养小动物等,掌握最简单的劳动能力。中学生,特别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应该有一定时间到工厂或农村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不论是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还是生产劳动的技能,都不能脱离实际的生产劳动而获得。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体脑结合的新人,更需要在实际的生产劳动中实现。当前学校中忽视生产劳动的倾向必须克服。但是应该指出,为了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学生参加劳动必须是生产性的,而且应该尽量与现代化生产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了解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培养体脑并用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因为现代教育本身就是现代生产的产物,它只有适应现代生产的要求并为它服务,才有生命力。社会主义教育也是现代教育,与资本主义现代教育的不同在于我们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要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资本主义的现代教育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培养人才的。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既然是一条普遍规律,那就不是要不要遵循的问题,而是如何来充分认识它、遵循它。我国教育实践中已经有丰富的经验,说明这条规律的威力和遵循这条规律应该采取的措施。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为我们认识这条规律的深刻含义打开了眼界,也为我们认真遵循这条规律创造了条件。因为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体脑并重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培养人才。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1]原载《高等教育学报》,1991年第1期。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2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35~336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