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顾明远简介 > 素质教育编02(第1页)

素质教育编02(第1页)

素质教育编0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代表们: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向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各地参加论坛的代表表示欢迎。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是文化教育机构,是传播知识、培育人才的场所。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文化建设,营造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学校中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有人会说,既然学校是文化教育机构,它天然就具备了一定的学校文化。确实是这样,问题是学校文化是优秀的还是卑劣的?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如果一所学校,它的办学思想是为了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这样的学校文化只能说是落后的文化。如果学校的老师缺乏热爱学生的热情,恶言恶语随意伤害学生,这个学校的文化只能是卑劣的文化,或者叫作破坏了学校文化。所以,优秀的学校文化不是自然生成的,是要全校师生用心营造的。

为什么要建设学校文化?因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建立了学校文化,全校师生就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努力方向。因此,学校文化起着统领的作用、规范的作用、激励的作用、熔炉的作用。能够凝聚师生的意志、规范师生的行为、激励师生追求卓越,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师生行为习俗的建设。其中,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办学思想、教育理念首先表现在人才观上,即培养目标、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的问题。毫无疑问,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育人,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条大家都能背出来。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有的学校并不是这样,而是把目标放在追求升学率上。升学率也是需要的,没有升学率家长不答应,社会不满意。但是升学率是要建立在育人的基础上。育人,包括道德品质的形成、体质的增强,也包括知识的增长。在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以后,升学率也自然会上去。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还体现在学生观、师生观上。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哪怕他身上有很多缺点;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理解和信赖的、和谐的。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教育就能顺利进行。

学校文化建设还表现在课程上、教学上。当然,课程本身包含着知识文化的传承,但是全校师生如何看待课程和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缺乏探讨课程和教学的文化内涵;另一种是认识到课程和教学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重视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视价值观的培养、思想情感的熏陶。

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校风的建设。什么是校风?校风包含着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学校领导的作风。校风主要是指一个学校的思维方式、治学态度。从思维方式来讲,就是学校怎么办,办成什么样子,有什么办学思路。治学态度表现在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校风表现在领导班子身上就是有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有没有人文管理的精神,有没有组织团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规划;表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有没有敬业爱生的精神、教书育人的品质;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刻苦钻研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等等。优良校风不是一代人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代一代传下来,为全校师生所公认,形成传统。有了这样的传统,学校就有了灵魂。

学校的制度建设也很重要,有了制度,学校的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学校工作的头绪很多,有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学校是人员集聚的地方,是最活跃的场所,有人群、有活动就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学校要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使全校师生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由谁负责,等等,制度明确,职责分明。制度的建设必须和办学理念相结合,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也就是说,制度建设是服从于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的。

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舍的建设、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等。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是学校文化外显的部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以学生为本。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的主流文化,要让师生感到舒适、多样、整洁、欢快,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校要重视仪式、标志的建设。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往往能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总之,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教育意义。所以我说:“学校建设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文化首先要认同社会的主流文化。当代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继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积淀下来的。今天我们提倡学校的文化建设,不是说抛弃传统,另建一套,相反,是要挖掘历史传统,同时根据现在的办学环境、时代的新要求、教育的新理念,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学校领导几个人的事,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策划,细心培育。学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在我国建设学习型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校应该成为学习的典范。通过学习求学校的发展,通过学习求师生的发展,使学习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

以上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7]

今天这个会议很重要。

过去一提到性的问题,大家都回避,认为是敏感的问题,是见不得阳光的事。但是这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任何动物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有性的需求,人类的延续靠生殖。但是人是高级动物,是有理智的动物。人的性行为当然与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仅是一种生理行为,而且是一种道德行为。因此,对适龄儿童要进行性健康的教育,使他们获得性健康的知识。

1911年,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教书,就曾给学生讲生殖知识。在那个封建时代敢讲生殖知识,在我们这样现代化的时代倒反而不敢讲了,这是说不过去的。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过要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但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时候了。现代的青少年在生理上性成熟已经提前,而在心理能力上还很不成熟,存在着差距和矛盾,再加上现在的媒体不断反映男女两性关系,因此,不明事理的青少年就容易犯错误。少女怀孕、同性恋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我国艾滋病患者中就有青少年。一个学校中只要有一名这样的学生,全校就会鸡犬不宁。沈阳某学校就有一名男生,已经考上大学并就读半年,因同性恋染艾滋病,查出后被学校劝退。他回母校要求复读重考,学校很为难。艾滋病在学校传播,不仅影响到本人的健康,而且引起了全校恐慌。同时,在学校中性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学生缺乏性的知识,不知道保护自己,容易受到伤害。由于旧的观念作祟,受到伤害以后还不敢揭露,使坏人有恃无恐。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2011年中央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在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中就有专门一条:“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因此,开展性健康教育是利国利民、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要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开展性健康教育关键是观念问题,也有方法问题。人们怕讲性知识,就怕引起学生的好奇,起到负面作用。据报道,某市教育局局长到学校去听课,听老师讲性知识,他扭头就走了,而且要求取消这门课。这就是观念问题。还有方法问题,要研究青少年能接受的方式,对不同的年龄用不同的方式,由浅入深。不仅要讲性生理知识,更要讲对性别的认识,尊重异性;讲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性侵犯;讲性道德知识、性行为的后果;讲社会责任,讲性行为对对方应有的责任,等等。总之,要全面地教育青少年懂得人类繁衍、生殖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关系,使他们正确对待男女之间的关系。

我对这方面缺乏研究,但有些单位和专家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提高认识,研究有效的举措和方法。

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8]

——新华网对顾明远访谈录

1。顾会长您好,请您简单谈一谈中国教育学会的现状,以及教育学会的定位。

中国教育学会是面向基础教育的全国群众性教育学术团体,团结和组织全国基础教育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繁荣教育科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服务。为此,我们开展了群众性的教育科学研究,建立了教改实验区,每年举办各种研讨会和论坛,研讨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问题。

学会下设五十多个分支机构,涵盖了教育学科的所有分支学科、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教育管理等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它们在中国教育学会领导下开展各自领域的学术活动。

学会还创设有全国性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刊》,每月发行。

2。2011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围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学会有哪些举措?

《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我会有会长、副会长共四人担任战略专题组的组长,还有两位副会长参加了调研工作。学会又组织分支机构开展广泛的调查,向中央递交了调研报告。《规划纲要》公布以后,我们立即组织会员学习、领会《规划纲要》的精神,制定了“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指南,动员广大会员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去年11月召开的第23届全国学术年会就围绕《规划纲要》的主题,探讨“完善多样化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1年我们要召开教改实验区工作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和措施,要召开小学校长大会,讨论的主题是“个性化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各分支机构也制定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课题研究和活动方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