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 >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高等教育改革1(第2页)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高等教育改革1(第2页)

2012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发表了一份题为《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的报告,介绍了21世纪技术评估和教学项目组,汇集来自世界各地60多个研究机构250多位研究者的意见。该报告指出21世纪学生要掌握的4个方面的技能。①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思维、决策与学习能力,现在我们教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批判性,教师讲的都是对的。曾经有一个笑话,教师出了一个题是没有答案的,让高一学生作答,居然还有百分之五十几的人答出来了,这就是思维定式,认为教师讲的就应该有一个结果。②工作方式:就是要培养沟通、合作能力,前文提及的美国工程教育报告中也强调要培养工程师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③工作工具:即信息技术、信息处理能力。④生活技能:也就是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品质,会自己设计自己的生活和职业生涯,具有个人与社会责任感。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署署长马兰就提出了“生涯教育”的概念,现在中国的很多中学也在开设生涯教育课程。报告提出,教师必须将21世纪的生存技能更有效地教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终身的学习者。“掌握无定式的复杂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这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5]

第二,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把教学工作作为考核教师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中美高校都有一种倾向,即把科研替代教学。但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应该把教学放在中心地位,尤其是本科生教学。大学的本质就是求真育人,求真就是搞科研,发现世界,发明技术,创造新的知识;育人就是培养人才。这两个都不能偏废,而育人更是大学的使命。大学跟科研单位不同,科研单位没有育人的任务,大学为了育好人,所以我们要搞科研。当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我们为社会服务,需要我们创造知识,提高质量是首先要提高育人的质量。

20年前,卡耐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的主席博耶,就讲到当时美国的大学有一个弊端就是评职称靠写几篇文章,而真正搞教学工作的人却得不到承认。因此,他写过一本书叫《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大学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从能力到责任感”[6]。美国许多大学在该书的启发下纷纷制定能力培养目标。阿尔费诺学院(AlvernoCollege)最早制定了学院的能力目标,包括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完善与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完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理解个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培养理解当代世界的能力、培养理解和感受艺术和人文科学的能力。[7]

当然,博耶也指出,提高教育质量还要有一些条件。首先要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水平。我们总是讲名师出高徒,他认为提高教育质量有3个条件:①学生的投入学习,投入的时间、积极性,要是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教育就有了质量保证;②严格要求,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国外都实行淘汰制;③评价和反馈,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反馈给他,要使学生知道有哪些缺陷。

第三,加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指培养人的独特的品格与个人生活能力,为他作为一个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能与其他社会公民在共同的领域中和睦相处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这是翻译过来的。即人人都要接受的教育,当然它跟基础教育不同。大学的通识教育要求学生选学语言历史、社会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博耶也提出了“通识教育”的7个主题:①语言,是最基本的联系工具;②艺术,即美学素养;③渊源,了解生活的历史;④制度,了解社会结构;⑤自然,了解行星状态;⑥工作,了解职业价值和认同;⑦同一性,认识自身价值及其意义。[8]哈佛大学的通识课要求学生在每一个领域内都要选1~2门。麻省理工学院虽然是工科院校,但是它的一、二年级的通识教育占的比重也很大。

第四,改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模式首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学生自己愿意学。现在我们中小学的改革就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探索性地学习,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我们大学的改革往往比较滞后。但西方国家基本上不是这样,前几年我在巴黎第八大学访问了一个月,上过他们几次课,教师都提前布置一些作业,看完了大家在课堂上讨论。比如,讨论了一个贫困群体怎么形成与解决的,很少有教师讲。

另外,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任务在于给学生设计一个适合于他学习的学习环境,如该布置什么样的书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参加什么活动;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对学生不会的问题加以指导。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正如历史学家沃尔特·拉塞尔·米德(WalterRussellMead)所说,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行动起来转变模式,从注重花了多少时间学习转变为注重实际学到了什么。这是因为,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在乎你知道什么。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谷歌(Google)找到。这个世界只在乎你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做什么。[9]

我们必须超越当前的传授模式—教授是“讲台上的圣人”,学生做笔记,然后再进行肤浅的评估—进入另外一种制度,要求学生,并且赋予他们能力在网上按自己的步伐掌握更多基础知识,而教室则成了和教授讨论的地方,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也可以通过实验室里的实验得到磨炼。这就是所谓“反转式”教学。现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把很多课放到网上——慕课(MOOCs),网上可以注册、拿学分。2012年秋天,圣何塞州立大学(Sae)使用了MIT电路与电子学的入门网络课程和互动练习。学生在家里观看MIT的课程并完成作业,然后再来上课。课堂上,前15分钟用来向教授提问,教授做出解答,剩余45分钟用来解决问题,进行讨论。初步数据显示,这门课考试及格的学生人数比例从近60%增加到了大约90%。[10]

美国还出现了一个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利用网络影片免费授课。现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历史、金融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他曾获哈佛大学MBA学位,毕业后从事金融业。但为了帮助远方的亲戚学习,把有关课程录制放在网上。这个课程一出现在网络上就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后来他就辞职专门建立了可汗学院。可汗学院有3个特点:①网络传送便捷且成本低,每段影片10分钟。②影片生动,引起学习者的兴趣。目前还开发了练习系统,记录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的练习记录。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有哪些不懂。③要求学习者必须跨过一定门槛才能继续学习。让学习者弄懂每一个基础概念之后,再继续学习。我们现在的考试,考了80分了,可能最重要的20分没有掌握,等再往后学习的话,这20分就起作用了。可汗学院的课程就像打游戏一样,只有你全都弄懂了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目前,可汗学院的注册人数已经有好几十万了。信息技术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革命性的作用,颠覆原来的教学模式。做课件是利用信息化最初级的阶段,真正信息化要靠互联网互动、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

第五,加强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国际交通便捷,信息交流快捷,大大降低了时间空间的距离,大量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大量在异国工作的专家,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国际会议,学术之间的信件来往等都促进了教育国际化。一国的某项改革马上会传到学术界。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克拉克认为,学习的国际化可以分为4个部分:①新知识的流动;②学者的流动;③学生的流动,目前中国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越来越多,今年留学生人数达到47万;④课程内容的流动,包括基本的知识课程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六,加强创业教育。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同时创造条件和环境,帮助学生创业。现在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学生创业园或孵化器。我前年到温州大学考察,看到学校专门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场所,学生在那开公司,开了公司后,学校里给一定的经济的补助,高年级毕业后,移交给低年级同学,如果找不到工作,学校还可以为公司保留一年的延长期。另外,温州的私营企业比较多,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支持。所以,学校应与社会各界联手,为学生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1]原载《教育学报》,2013年第6期。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滕珺根据顾明远先生2013年4月9日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演讲整理,经本人审定。

[2][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张体伟,孙豫宁译,31~34页,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芮明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载《文汇报》,2012-09-17。

[4]芮明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载《文汇报》,2012-09-17。

[5]TeadDevelopingSchoolLeadersforthe21sttury,”OECD,2012。

[6][美]欧内斯特·博耶:《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见《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2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7]芮明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载《文汇报》,2012-09-17。

[8]芮明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载《文汇报》,2012-09-17。

[9]王斌华:《能力培养——八十年代美国本科教育的改革动向》,载《外国教育资料》,1991(1)。

[10]Friedman,ThomasL,“ThePrStage,”Theimes,2013-03-09。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