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顾明远在教育界地位 > 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1(第1页)

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1(第1页)

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1]

世界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各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培养科技人才的高等教育。

为了迎接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各个国家都在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美国全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经过18个月的调查,于1983年4月发表了一封给美国人民的公开信——“处境危险的国家,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信中写道:“我们国家当前的处境危险,曾一度被我国占据的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革新方面的毫无异议的领先地位,已被世界各国的竞争对手夺走。”“我们向美国人民报告:我国社会的教育基础正在削弱,这是因为平庸之才越来越多的缘故,这种现象将对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构成威胁。”这封公开信引起了美国各界人士的关注。当年年底,里根政府召集一次“全国教育质量讨论会”,与会者2300多人就提高教育质量问题研究对策。接着,联邦教育部和卡内基基金会通过长达数年的全国规模的调查,分别于1984年和1986年公布了提高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在全国关于学校教学质量的讨论中,高等教育对改进国民生活的潜力也没有得到确认。报告认为,美国应该成为人民受过良好教育的国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该拓宽和加深美国的高等教育,以便为全体公民的智力、文化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高等教育已不仅是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播者,而且已成为经济发展与民族昌盛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政府于1985年3月向议会提出了“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同年5月2日向议会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绿皮书,1987年又提出了“迎合挑战的高等教育”的白皮书,可见英国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十分关切。绿皮书中提到:“我们国家的竞争对手,正在培养或计划培养比英国更多的合格科学家、工程师、工艺和技术人才,繁荣经济需要这些专门人才方能发挥企业家的才智和支持他们的成就。”

法国自1981年5月社会党开始执政以来,即着手对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政府组织了一大批学者和专家按教育类别分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对改革提出具体建议,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准备,终于在1983年2月20日经国民议会投票通过了《高等教育法》,并于1984年1月26日由共和国总统颁布执行。1984年2月13日,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又亲自写信给法国的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的院长伊夫·拉特尔特,请该院教授研究法国未来的教育应该怎么办。1985年1月,法兰西学院的全体教授终于向总统提交了一份正式报告——《对未来教育的建议》。该报告全文46页,约3万字,对未来的法国教育提出了九大基本原则:①尊重科学的统一性和文化的多样性;②学校的教育形式应多样化;③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④在多样化中求统一;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⑥统一学校所传授的知识;⑦提倡连续、交替的教育;⑧利用现代化传播知识和技术;⑨在自治中求开放,并通过自治扩大开放范围。

日本自中曾根康弘担任首相以后,就表示出对教育的关心,并于1984年3月成立了首相府的教育咨询机构——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3年时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召开了90次全体会议、670次分组会议和专题会议,以及14次公众听取意见会,并分别于1985年9月、1986年4月和1987年4月提出了3次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发出了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信号。1987年8月,文部省又成立了“日本教育改革实施总部”,继续推动改革。临时教育审议会在第一次审议报告中就提出:“产业结构的变化,信息化社会的进展,人们对终生教育的渴望以及各个领域中日益增长的国际化趋势,都要求教育适应社会巨大变革和文化的进展。”

苏联则继1984年通过了《普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以后,于1986年6月1日又公布了苏共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草案)》(以下简称《基本方针》),经过9个月的全民讨论,于1987年3月21日正式公布,接着从3月25日至29日又连续公布了5个有关决议来贯彻这个《基本方针》。《基本方针》一开头就指出:“为实现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这一纲领性任务,要从根本上改善专门人才的专业训练、提高他们的马列主义素养。干部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和高度的公民责任感,在很多方面决定着科技进步、国民经济集约化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但是,“高等学校的教学、教育和科研工作水平并未完全与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掌握科学技术新成果的任务相适应。”因此迫切需要改革,保证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要比国民经济技术改造优先得到发展。

从以上介绍的简单情况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研究改革高等教育,以应付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竞争,谁在这次竞争中研究的对策及时而有效,它就将在竞争中战胜自己的对手。

这次国际性的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一)加强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它更加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现代生产是以科学技术为前提的,而发展科学技术以及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转移到生产上,都需要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要依靠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门人才,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各国都把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问题来研究。而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问题,使高校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英国政府1987年向议会提出的高等教育白皮书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必须有效地为经济服务,必须与工商界保持更紧密的联系,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法国《高等教育法》强调大学既是发明创造的基地,又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要重视把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为此,政府鼓励大学面向社会,通过提供科技咨询、签订科研合同、承担职业技术培训等方式,灵活而及时地满足工业界的需要。

1984年2月,日本中曾根首相顾问会议向报界公布了“为21世纪的教育改革的五原则”,强调:①国际化原则;②自由化原则;③多样化原则;④信息化原则;⑤共重人格的原则。这些都是针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提出来的。怎样使高等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呢?各国大致有以下一些做法。

l。强调把教育、生产、科学研究三者结合起来

苏联1987年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是把实现教育、生产和科学研究的一体化“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最基本的动力”。所谓一体化,包括下面一些内容:①高等学校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建立合同责任制。规定在国家计划基础上,制订专门人才培养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高校保证专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国民经济部门和企业应保证部分支付专业人才学习所需的费用和合理使用毕业生。②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综合体,把一部分教学移到生产单位进行,高校在企业建立分教研室,使学生在学校里接受基础教育、专业理论教育,而在生产部门接受专业训练。③高校和企业之间广泛交流科技人员。企业的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参加教科研工作,直接培养本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员;高校的教授、教师参加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充实其理论知识的工作。这样就能保证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充实实践经验的进修机会。④高校和企业订立科研合同,共同进行实验、试制,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设计局和试验性生产组织,为解决跨部门的综合性课题组织临时性科研生产集体。

美国的高等学校一向有为社会服务的传统,他们十分注意利用高等学校的知识和新技术、新思想的优势来发展新兴工业。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旁边的硅谷就是典型的例子。近些年来,美国又建立了上百个大学——工业联合体(中心),诸如合作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多学科研究中心以及各种类型的科学城、科学区。美国已经形成了5个主要的地区性科学—工业研究中心,它们是:在东海岸,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发展形成了波士顿科研中心;在西海岸,围绕着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形成了旧金山—帕洛阿尔托科研中心、纽约—新泽西科研中心、华盛顿—巴尔的摩科研中心、洛杉矶—圣地亚哥科研中心。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建立了筑波大学和筑波技术学园城,把科学研究和新兴工业结合起来。近年来,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强调进一步扩大产业界、政府、学界的共同研究制度,简称“产、官、学”协作体制。协作的方式并不要求简单划一,最主要的是在教育和研究这两方面发展三者之间的人员、信息及物资的相互交流,包括:①为了促进人才交流,要采取灵活聘任兼职讲师及客座教授的措施;②采取弹性的措施,在研究生院的硕士课程中对民间企业等的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③推动学术情报的有效交流,在大学开设社会合作的窗口;④在大学里附设必要的共同研究中心。

英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大学内兴建科学园、区,最近又宣布将建立有大学参加的七个地区的技术中心,以加速技术成果向工业企业的转移。1987年4月,英国的高等教育白皮书中指出:高等学校已开始重视科研的实用价值,并愿意与工业界合作。自1981年以来,工业界给予大学的研究经费增加了一倍,经常出现成功的合作。但白皮书又指出:“工业界与高等学校之间的联系仍然比不上其他许多发达国家。”政府正在考虑如何有助于鼓励工业界增加研究和开发投资,尤其是与高等学校开展合作研究。此外,政府还希望所有大学生能意识到企业的挑战和机会,允许学生假期到企业工作,鼓励他们制订毕业后开发自己的企业计划等。

近年来联邦德国“工学交流中心”大量兴起,加速促进高校与企业在人员、设备、经费、技术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促进知识向工业企业的“迁移”。联邦德国的高等学校与地区的联系很密切。高等学校积极为地区提供技术力量,发展服务范围,开设本地区急需的专业,同时利用本地区所拥有的资源。此外,他们大力鼓励高等学校接受企业界委托的科研任务,放宽对高等学校教师接受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的限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