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读书笔记 > 四初中语文 敬畏自然教学实录与点评(第2页)

四初中语文 敬畏自然教学实录与点评(第2页)

(小组展学,师生互动)

生:我代表我们小组作如下发言,我们认为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们常常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第2段是“看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第4段是“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第5段是“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第六段是“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第7段是“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8段是“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永恒的生命”。第9段是“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生物,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第10段就是整个句子,第11段是最后一句。

我们的疑惑是:第3段中心句不明确。

发言完毕,谢谢!

师:谢谢你,谢谢第三小组毫无保留的分享。谁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疑惑?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3段的中心句是: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实践积累下来的宝藏。

师:听明白了吗?(询问第三组)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意见吗?(生:同意)我也赞同大家的意思。那还有对第三小组的发言提出质疑的吗?

生:我们2小组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第2段的中心句应该是“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因为这样更简洁。

师:你的意思是不要后面破折号那一句?

生:是的,破折号后的内容只是对前面的一个补充。

师:嗯,而且还是一个形象化的表述,与我们中心句“简洁、抽象”的特点不吻合了,是吗?(生点头认可)还有别的质疑吗?

生:我们4小组认为第3段的中心句应该是最后一句“谁能断言那狼藉斑斑的矿坑不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生:我们6小组不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因为这个句子虽然意思上是这个段落的中心,但它不是一个陈述句,不是正面表明观点,所以不能做中心句。

师:哦!看来你们把知识点记得很牢,也善于运用。刚才同学说到了,句子在意思上是段落表意的落脚点,只是句式不符合中心句的要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变句式!

师:怎么变?你试试。

生: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就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师:又一个难题解决了,孩子们,给自己掌声。(生鼓掌)还有问题吗?(生:没有)可刘老师有!请看第6段。同学们认为中心句是“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但老师认为这句话表意不够明确。

生:老师,我发现了!“深意”没有说明。

师:呵呵,那哪句话“说明”了呀?

生:后面那一句。

师:大家认为呢?(生:同意)齐读这句话。(生读:“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他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把大家提取出来的中心句串成了一篇小短文,也可以说这是一块压缩饼干,是文章的浓缩版,我们把长文变成短文来学,不就更容易了吗?朗读一下(生齐读)。

屏幕显示:

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就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更何况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创造智慧生物只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师:请同学们再看看,这篇小短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生: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为什么呢?人与自然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呢?答案还是在文中找。请看大屏幕,老师要教给同学们第二种筛选信息的方法:提取关键词。

屏幕显示:关键词指的是一段文字或一句话中最重要的词语,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是表意的“落脚点”。

师:请大家把红色关键词摘录到《导学精要》上“我学会了”的方框里。

(生笔记)

师: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的这几句话,各提取一个关键词,概括一下回答: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呢?”(主问题2)

屏幕显示: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更何况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大自然创造智慧生物只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