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读书笔记 > 二高中物理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与评析(第1页)

二高中物理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与评析(第1页)

二、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学设计与评析

(鲁科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执教者:重庆市凤鸣山中学刘波涛

一、引入新课

(一)图片引入

在PPT课件中用图片再现自然现象。

图片一:一个大人能提起一桶水,两个小孩同样可以提起这一桶水,这两种情况对于同一桶水所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

图片二:修桥的时候,为什么要修很长的引桥?

(二)实验引入

实验一:在班上请两位最强壮的男同学和一位最柔弱的女同学到讲台上表演“四两拨千斤”的好戏(如下图)。当两位大力士倾尽全力拔河,僵持不下时,老师授女生“锦囊妙计”。只见瘦弱的女生在绳子的中点轻轻向外一拉,两个大力士顿时失去了平衡。如此“四两拨千斤”,玄机何在?

【设计思路】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思维上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究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都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关注度,而且目标越明确关注度越高。

二、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分力、力的分解概念理解

【独立自学】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个部分:分力、力的分解。理解相关的概念,独立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

1。定义;

2。法则;

3。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运算,分力与合力具有等效性。

【探究互学】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核对答案(老师全面巡视,可以适当地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收集展评的素材)。

【展评激学】(借助实物展台,展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

分力:几个力,如果它们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

注意:几个分力与原来那个力是等效的,它们可以互相代替,并非同时并存。

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法则: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二部分:力的分解及应用。

力是一个矢量,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即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分力。我们给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在没有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画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同样的道理,如果给定一个力,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有无数种分解的方法,在PPT上展示动画,如图片三。请问:哪种分解方法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呢?

【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引发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现在我们来探究力的分解方法一: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实验二:用一个斜向上的拉力,拉放置于水平面上的小车。

实验步骤:

(1)将小车放置在弹簧秤上的水平板上,将小车的一端与水平板上的弹簧秤连接;

(2)读出弹簧秤的示数一并标记好水平弹簧的指针的位置一;

(3)将小车的另一端通过细线、滑轮与钩码相连;

(4)加上适当的钩码;

(5)观察弹簧秤的示数二并标记好水平弹簧指针的位置二。

【探究互学】小组讨论:绳子上的拉力在哪些方向上对小车产生了效果?

【设计思路】通过实验,更加直观、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物理现象。老师全面巡视,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在讨论完成之后,学生对力的效果具备了直观的认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