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读书笔记 > 二学本教学中互学的诊断与改进02(第3页)

二学本教学中互学的诊断与改进02(第3页)

1。建立规则——涵养合作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则。合作学习当然需要建立自己的规则,以保障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地进行。目前,在小组内部交流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第一,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自说自话,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而组长不知道该怎么主持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所有人都希望交流表达,而缺乏必要的倾听;第三,交流完毕时,没有人进行提升总结,无法形成小组共识。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合作学习需要建立三条基本规则:

一是组长主持,有序交流。这个“序”分成三步:在组长主持下,首先由学困生先讲,然后由中等生补充,最后由优秀生总结提升,形成小组共识。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次合作由学困生先讲,不是对学困生的歧视,恰恰是对学困生学习权力的保障。学困生先讲,他有可能讲不清,也有可能产生错误,这都应该被允许,因为接下来的补充总结会将这些问题一起解决,这正是对学困生学习权力的尊重和保障。如果不遵循这条规则,我们会经常看到,小组内部的交流合作,常常是一两个优秀学生“独步天下”,学困生被挤到小组的边缘而失去交流的机会。我们应该建立规则保护弱者,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常常就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上。自然的法则是物竞天择,强者生存,是残酷无情的弱肉强食;而社会的文明法则,恰恰就体现为强者对弱者的关心。所以,教师首先要在全班宣布这条规则,并要让学困生打消顾虑,请他们先讲,是对他们公平参与学习权力的保障。

每个小组都有学科小组长,学科小组长就是学科合作学习的主持者。小组长如何主持合作学习?关键是要合理安排好小组内部的交流顺序。如果小组长把交流顺序安排反了,让优秀生先讲,那么优秀生讲完,则学困生和中等生可能就没话讲了。

二是学会倾听,善意评价。小组成员交流的时候,其他成员应该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思路;倾听时要认真做好记录,为接下来的补充和总结提供依据。补充总结时要对别人做出善意评价,积极参与讨论。善意评价,就是要求先肯定讲话者所表达观点中合理的成分,不要使用带有嘲讽意味的词语,表情要诚恳,尤其注意保护学困生;积极讨论,就是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回应,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表明自己的态度。

三是总结提升,达成共识。这一条非常关键,合作学习的结果,需要达成小组内部普遍的共识。共识如何达成?学困生先讲,中间生补充,优秀生总结提升,一个问题经历三个层次学生的交流,最后综合组内所有成员的意见,形成对问题比较正确而全面的解释,就是共识的达成。它是智慧分享的结果,也就是合作成功的标志。

如果学生有了这些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自觉行为,就能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保障合作学习时的有效交流。例如,人教版高一语文《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一个问题:能否把“渺茫”替换为“缥缈”?

由于小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秩序,小组内部的交流是非常有效的:

学困生(先讲):“不可以,虽然它们都写出了歌声的清幽和似有似无,但是我总觉得不能随便替换。”(这位同学对“渺茫”与“缥缈”两词表达效果的共同点有了明确感知,但对不同点尚在“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水平。)

中间生(补充):“有道理,因为‘渺茫’不仅写出了歌声的清幽和似有似无,好像还表达了迷茫的心情。”(这位同学能从“渺茫”的语素“茫”中体味到作者所表达出的迷茫的心情,但他对自己这样一种感悟还不敢肯定。不过,这对学困生的思维已经具有启发意义,对优秀生的思维也能起到铺垫和诱发的作用。)

优秀生(总结):“很好,‘渺茫’写出了清香的幽微和似有似无,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喜悦;还写出了作者的一种迷惘,写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显然,这既是对中间生的肯定,又在其认识基础上进了一层,较好在小组内实现了“兵教兵、兵强兵”,体现了互助共进的合作文化。)

合作规则的建立,实质上就是在培育和涵养一种合作的文化,有人把它叫做制度文化,或者叫做规则文化。

2。加强训练——培养合作习惯

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进而形成一种学习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技能评价表”,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合作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表一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评价表

我们的实践表明: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每堂课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习惯,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的“技能”除了指解决学科问题的技能,也指“学习”本身的技能。而“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技能。因此,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作为重要目标,做到每节课有训练点,点点相连,最后系统化地形成合作学习的技能。

围绕小组合作技能的微格训练,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学科教研活动,逐渐从学生小组合作的理想状态中分年段细化出学生合作技能训练点,并开发出小组合作技能训练的微课,每节微课在10~15分钟,强调技能训练的一课一得,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合作技能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小学教研员董晓宇、王华、杨文三人在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进行试点,借助学校教研团队的力量,逐渐将一个个能力训练点具化为一堂堂能力训练微课。现以案例“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训练微课《我读,你听》”来阐释合作学习的技能训练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观察、体验。在低年级的合作技能训练课上,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观察范例,指导合作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中高年级的思维训练课上,此环节重在让学生在案例中体验,寻找思维拓展的路径。

老师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组成一个两人规模的合作学习小组,叫做小小组,给全班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示范。

师:现在由我和一位同学给大家示范在小小组内进行“我读,你听”的互助学习,我是1号,你是2号,这次由我1号任组长,我们俩的学习任务是我们都要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其他同学就是观察员,观察我们是怎么互助学习的,好不好?

生(齐):好。

师:咱们先自己练习读课文《会走路的小松树》(师和一名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美丽的森林里,

有一只淘气的小花鹿,

犄角上面绑绿枝,

就像两棵小松树。

“小树”摇一摇,

小鹿走一步。

“小树”摇两摇,

小鹿走两步。

活泼的小山羊,

告诉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