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校事业取向
包括办学模式、学生培养目标、办学特色与品牌的确立、课程理念等。
(二)学校行为识别系统
学校行为识别系统包括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决策层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教师培训行为、学生奖励行为、公共关系策略、招生策略等,是学校精神和学校价值的折射和表现。
(三)学校视觉识别系统
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是指向外界传达的、反映学校理念与行为规范要求的学校全部视觉形象的总和(学校听觉识别系统与视觉识别系统一样,是学校精神、文化特征的形象化体现,包括校歌、铃声、课间音乐、掌声、口号、校广播站和电视台的听觉设计等),包括基础要素和应用要素两部分。基础要素如校名、校徽、学校标准字体、学校标准色、学校宣传语、口号等;应用要素包括办公用具(名片、信封、信纸、文件夹、工作证、学生证)、教室与办公室的布置、校车、校服、校园建筑外貌、校园环境、学校宣传系统(贺年卡、手提袋、请柬、邀请函、形象广告路牌、内部报刊刊头设计等)。
北京市朝阳区虎城中学SVI识别系统
虎城中学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体现“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的载体,构建学校文化的理念识别、制度识别和视觉可识别系统。学校坚持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目标,以素质拓展为宗旨,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人本化、规范化、多样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借助校园文化造势,体现了虎城中学的创新精神。
1。园林小景,别有用心
校园环绕操场打造了十个主题的园林小景:合心园、若水园、劲美园、竞翠园、蕴智园、省身园、澄心园、合璧园、践识园、活力园。学校以此为依托,追求融入中华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大部分精华并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相结合,形成传统的五常(仁、义、礼、智、信)精髓教育与现代的五育(德、智、体、美、劳)发展教育相结合,求得相得益彰,逐步形成精品园林式的绿色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仅节选几例。
图7-6合心园
“合心园”以一组山石和一棵粗壮的枣树为主体,辅以花草翠竹等。山石主体部分的正面绘有我校即虎城中学的校徽,并刻有我校“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背面刻有我校的校训及建校史。“合心园”中的“合心”与“核心”同音,表明这一园林小景不仅是校园自然环境景观的核心部分,还预示着全校师生将同心协力、共创虎城中学的美好明天。
图7-7若水园
“若水园”以一块巨幅铜质浮雕壁画和滴水穿石的地上水景组合而成。巨幅铜质浮雕壁画上绘有老子和孔子二人和与之相呼应的内容,并刻有“上善若水”等文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一壁画寓意做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滴水穿石的地上水景”寓意做人还要像水一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图7-8省身园
这一景观位于教学楼主楼前面,由刻有“三省吾身”内容的石碑和高大的雪松、各种花草围绕着飘扬着鲜艳五星红旗的威严的国旗杆组成。这一景观面向正南,沐浴着充足的阳光,红色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使人心中不觉也充满阳光。
“省身园”是学校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省”有“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的意思”,也有“醒悟、明白”的意思,“省身”是“反躬自问、检查自己”的意思。这一景观给人的庄严、肃穆之感会使人不自觉地进行思考与反省。在这里,师生不仅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当看到“省身园”的标牌和石碑上的文字后,还将会不觉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反省。
2。楼道文化,古义新生
教学楼内以分层主题的思路展开,突出德育、艺术、科技、环保、读书励志五大主题,同时分层展现五常(仁、义、礼、智、信)精髓新解。五大主题主要以铜制巨型浮雕形式分别在教学楼的各层楼道大厅内直观展现出来。
一层大厅是德育阵地。二楼主题是“艺术”。墙壁上镶有巨幅铜质浮雕,浮雕中心是一个繁体的“藝”字,两侧雕有不同造型的艺术绘画作品。“艺”是会意字,在甲骨文字形中,其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后繁化为“藝”。其本义为“种植”,又引申为“技能、才能”。这个“藝”字表明本层的主题在于展示学生的各种才能。这块巨幅铜质浮雕上还刻有“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六艺,意在启发学生要培养多方面素质,要做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图7-9教学楼二楼铜质浮雕
教学楼五楼大厅的墙壁镶有的巨幅铜质浮雕的中间刻有一个大大的“书”字,因为本层为学生图书馆和阅览室的所在地,这幅浮雕意在启发学生要多读书,多积累一些知识。
图7-10教学楼五楼大厅的铜质浮雕
除五大主题文化和五常精髓新解以外,教学楼内还充分利用楼道两旁的墙壁空间,分别设置学习园地、才艺展示板和学生精品板报等板块,以更好地展现学生的各种学习成果。并在各层配备固定式、互动式精品展示橱窗,在展示我校重要成果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学校、以学校为荣的情致。
全方位的校园文化物质设施建设为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环境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阵地,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启迪和思想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全校师生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也将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有助于塑造师生的美好心灵,有助于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的精神、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还将有助于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
注:北京朝阳区虎城中学文化建设案例,由姜宝忠校长提供。这套设计获得了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一等奖。
三、学校形象管理策略
(一)框架化
框架化是指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定位与设计。SIS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路和框架。对于一所新建的学校,可以参考从理念识别系统到视觉识别系统的框架进行设计和建设。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可以参考这个框架进行检查、反思和修正。学校形象系统不完备的学校可以从理念、行为或制度和视觉识别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入手。如可以从学校的校训、校徽设计开始。
广东揭阳华侨中学校训“日新其德,日勤其业”释义
⒈“日新其德”
“日新其德”,源于《易经·大畜·彖》,意思是天天增新他的美德。究其内涵,包括求新自强和修德两个含义,体现了“新”和“德”的关系,就是说不停地改过求新就是增进美德。“大畜”是《易经》第二十六卦的卦名,畜有积蓄、聚集、蓄养的意思,正是因为天天积蓄光辉和美德,尊重贤德之人,积蓄深厚,所以才叫“大畜”,大畜蕴涵着吉祥发达之意。这是它的本意。
我们以此为校训,所代表的主要含义是:(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效法宇宙运动不歇,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进取向上,奋发有为;(2)追求理想人格的道德精神:不断地洗礼自己的精神,不断地修养品德、陶冶性情、砺炼品格、完善和超越自我;(3)以“日日新”为“大德”的创新精神:革故鼎新,善于反思和改过,以及不进即退的辩证观点。
⒉“日勤其业”
“日勤其业”,取源于韩愈的《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为:“学业由勤奋而精进,由嬉游而荒废;为人行事由深思远虑而获得成功,因随便而导致毁败。”随:听任自由自愿、随便,不能靠理性控制和主宰自己(韩愈对于潮汕地区的教育和影响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揭阳尊师重道的传统,以及所得到的“海滨邹鲁”的美誉,都与此有一定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