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学活动单一,一堂课就在一个教学活动的重复当中过去,学生的兴趣也维持不了多长的时间。
例如,在英语课《Youplayfootballwell》中,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用“I。。。”来表达我能做什么,然而教师却囿于教科书中所设定的情境,将学生的表达局限在足球的各项技能中(如踢球、传球、奔跑速度等)。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足球感兴趣;其次,由于学生的词汇和能力有限,说来说去都是几个特定句子的重复,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是无趣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节英语课《Willyoutakeyourkite?》,教学目标是句型“Willyoutake…”和“Yes,Iwill。No,Iwon't。”教师设计了四种教学活动来开展师生对话,反复操练这些句型:
①提供图片作为对话素材,让学生选择图片中的事物同教师和同桌开展对话练习。
②猜一猜(一):在“要野餐”的情境下,教师展示了装满各种物品的纸口袋,学生们用目标句型猜测教师会带什么东西去野餐。
③猜一猜(二):学生们在纸上写出自己想带的东西,教师或同伴用目标句型猜测,学生用目标句型回答猜对与否。
④猜一猜(三):教师展示一组物品的卡片,每次一对学生上台演示,两人各抽取一张卡片,互相提问,同时操练两个目标句型。
由于教学活动的多变性,使得句型的重复操练一点都不显得枯燥,将学生的兴趣始终维持在了一个高水平上。因此,学生对时间的悄然流逝浑然未觉,到了下课的时候仍然意犹未尽。而且由于每个活动不同的针对性和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对记忆的效果产生了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
2。教学活动的开展
运用**引趣策略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依次是:创设情境、多样化活动、巩固练习。如图5-4所示。
图5-4**引趣策略的教学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多媒体集成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成分于一体,可以用多种方式表征、呈现并传递教学信息,能够创设出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小学生直接感兴趣的卡通图片、动画等元素,还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经验(如明星、竞技比赛等),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在关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关注记忆内容,完成记忆任务。
(2)多样化活动:记忆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的过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经验,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不至于在枯燥的记忆过程中丧失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起来的兴趣,并通过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将兴趣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3)巩固练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记忆的任务,巩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将记忆内容明确化,从而强化记忆的效果。
下面,通过小学英语《Activities》教学实例来介绍**引趣策略的教学活动设计。
记忆目标:1。现在进行时态的结构
2。动词加-ing的构词规则
一、创设情境
(一)课前热身
常态游戏:DesdGuess
游戏规则:和综艺节目上的“你来比划我来猜”规则相同,教师依次展示一组单词和词组,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个用英语描述(避免使用目标单词或词组)或表演,另一个学生根据对方的描述或动作,猜测出目标单词或词组。
【教学分析】在这节英语课之前,学生经过了数学课、语文课,一直处在以母语为教学语言的环境当中。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课程,语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先通过这个课堂上的常态游戏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环境的转换,使其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而游戏本身,也正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
(二)课堂导入
&alk:Whichstardoyoulikebest?Whattheydo?Whatyoudo?
【教学分析】现在进行时是用来描述个体或群体当前动作的时态,因此,动词是其基本构成。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喜爱的明星,谈论明星们可以做什么,进而谈论学生自己能做什么,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过渡到现在进行时态作铺垫。
2。用多媒体展示人物动作的图片(人物性别男女各一),请学生描述:Whathedo?Whatshedo?
【教学分析】将动作的描述从第一人称扩展到第三人称。
3。在之前的对话“Whatyoudo?”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表演该动作的过程,进而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ishedoing?Whatisshe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