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新时代大学的使命 > 第四节 政治责任与政治参与(第2页)

第四节 政治责任与政治参与(第2页)

大学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不应超出学术活动的方式。我们不妨重申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这些规范对于大学参与政治活动同样适用:“按照科学方法,没有经过公开的检验和逻辑上能够再现的证据,并不推翻老的假设,或接受新的假设;科学方法责成调查人联系具体的问题而不联系发出问题的人或团体;科学方法规定评估人义不容辞要根据结果做出判断,而不是根据真实的或转嫁的意图;而且科学方法迫使每一个有关的人谦卑,这种谦卑的态度来自懂得,所有一个人的理论必须每天经得起公正的判断,可以加以精练,而且几乎不可避免地将被改正。”[23]

[1][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7-53。

[2][美]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3。

[3][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梅·亚德利“序”);[美]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附录一“赫钦斯与名著阅读运动”)

[4][美]里科弗。教育:美国的第一道防线[A]。瞿葆奎,马骥雄。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2-178。

[5]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R]。蒋凯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7。

[6][美]约翰·杜威。民主信仰与教育[A]。杜威。人的问题[C]。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21。

[7][美]约翰·杜威。民主信仰与教育[A]。杜威。人的问题[C]。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27。

[8]关于积极价值之间的冲突,可参看伯林。两种自由概念[A]。[英]以赛亚·伯林。自由论[C]。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9]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R]。蒋凯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6。

[10]2003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蒋庆《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一书,提出中国儒学除了心性儒学传统之外还存在一个政治儒学传统,而这一政治儒学传统乃是足以代替西方政治传统解决中国目前政治需要的伟大资源。“民主不是天下公器,亦不是世间共法”,应该按照儒家的政治安排设计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1]但是,要坚持的是,学术自由只是发表开展研究和发表研究成果的自由,不是行动的自由。就像有一个讲台(民主制度就是这样一个讲台),大家都可以在上边表达自己的思想,你表达的思想很激烈、很极端也没有关系,但你不可以用拆掉讲台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12][美]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M]。缪青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66。

[13][美]J。P。尤班。美国大学的政治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2,(6):98。

[14]一位日本高中教师对日本学校历史教育中关于日本入侵中国事件的教学现状作了以下说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把‘侵略’一词说成‘进入’,本不真实。关于侵略内容只有两三行字,不能充分表达意思。许多学生反映,关于战争事实,学校几乎没教什么,根本不知道。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存在着不触及本质,或避开不讲的倾向。好的教师能讲30分钟左右,而大部分学生是什么也没学到,对战争毫无认识就算学完了,这就是现状。”[日]本泽二郎。中国的大警告[J]。中外书摘,1997,(5)。

[15]封建教育把“关关雎鸠”解释为“后妃之德”,194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我们把中国2000余年的历史解释为“儒法斗争”,我们也经常说《红楼梦》“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这都不是客观地呈现知识,而是将知识按照某些人的主观需要随意解释。

[16][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6。

[17]“对一些美国人来说,政治是一个诋毁性的称谓,犬儒主义使政治变成了肮脏的交易,没有哪个自尊的人选择政治作为职业。”[美]J。P。尤班。美国大学的政治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2,(6):98。

[18][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6。

[19]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R]。蒋凯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

[20]萧超然。北京大学与近现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从红楼到燕园”)

[21]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所以民国七年夏间,北京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愿。当北大学生出发时,我曾力阻他们。他们一定要参与,我因此引咎辞职,经慰留而罢。到八年五月四日,学生又有不签字于巴黎和约与罢免亲日派曹、陆、章的主张,仍以结队游行为表示,我也就不去阻止他们了。”

[22][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4-245。[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79-287。

[23][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