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三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第2页)

三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第2页)

课程的内容、难度和学生负担有直接关系。新课程改革实验已近十年,取得了丰富经验,其中一项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实施中,要加大力度,严格控制课程的内容的量和深度。

2。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要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把教师和校长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最重要的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首先,要改革考试制度,防止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局面。考试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考试的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可采用等级加鼓励性评语的办法。其次,改革学校考核的办法。

3。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成才观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也使得传统的人才观根深蒂固。社会对“人才”的认识往往停留在“高学历”就是人才上。在这种观念导向下,人们认为只有大学生、留学生、专家、教授才是人才。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素质优秀的城乡劳动者都不是人才,忽视了人才的层次结构,导致了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严重弊端。因此,应转变观念,将狭隘的单一层次的人才观变为多层次、多结构的人才观。在中小学开设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指导学生较早了解社会各种职业,树立职业志向,引导学生良性分流。

4。切实解决好“择校”问题

“择校”是加重学生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大城市的择校问题造成小学生课外上各种辅导班,不仅有学科的还有一些是艺术等特长课,增加了学习负担。因此,政府应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取消包括“奥数”或其他各种竞赛的入学附加优惠条件。

积极推进中考招生改革。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将大部分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辽宁、山东等省已经实行多年。河南省有些地市已经达到100%,效果很好。这样做还将有效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采取学区制、名校带弱校等措施,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建立健全减负工作的规章制度

各级政府是落实国家有关减负规定的第一责任人。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向社会公布。

要建立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测制度。义务教育的质量监测,既要体现全面性,又要体现过程性。学生课业负担是最能体现教学过程质量的敏感指标。目前不少地区正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如上海市徐汇区对小学教育质量的监控涉及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湖南省泪罗市、山东省寿光市等地也在实施素质教育评价中涉及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控。要把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定期调查与测评,纳入各级教育督导的工作中,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建立统一测评指标的办法,定期公布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报告,有利于教育内外对此问题的监督与调控。

此外,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细化为立法条款,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诸如在校时间、课程计划执行、不同年龄段的作业量、活动时间、社会体验和实践时间、学生评估规范等。加强政府监督,同时政府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排名。

6。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泛滥成灾的教辅资料出版和各种社会升学辅导班的整顿、规范和管理。政府应对各种社会补习机构的资质进行审查,建立教辅资料的审查机构。进学校的教辅材料要像教材一样经过严格审定。严禁公办中小学参与或变相参与举办面向在校学生的各种辅导班。

7。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减负”首先要教师把每节课上好,使每个学生学懂学会。“减负”应该使教师减负,把时间还给教师,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同时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是教师要充分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教材,精选学生学习的内容。要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要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可接受性。

二是教师应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采取集体教学、小组学习和个别指导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探究、合作,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交流、思维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致力于课堂效率的优化与提高,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形成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对学习的兴趣和正确态度放在首位。

8。合理布置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创造的时间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不仅表现在作业数量过多,更主要表现为作业质量低下。只有适量高质的作业,才有益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是作业的布置应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内容特点来设计。在作业的难度上要适当进行控制。

二是作业结构合理搭配。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作业清一色的“语、数、外”等主学科,其他学科几乎没有作业,这样的作业结构不利于生的全面发展。对各门学科作业的布置应体现均衡的思想。此外,还要加强学科之间、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减轻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从事问题解决、自然试验、手工制作、劳动尝试以及参观考察等有益活动。

三是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的次数,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课外和校外生活。

总之,减负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给他们一个幸福美好的明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